百书楼 >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 第97章 圣母神皇

第97章 圣母神皇


李治薨逝的第四天,天后仍没有让太子即位的旨意传到中书门下。历观前朝,太子都是在皇帝薨逝之后立马登基,这就是所谓的国不可一[ri]无君。

  这不仅让大臣忧心忡忡,也让太子李显心中不安。

  宫苑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众人纷纷将目光转向高高在上的天后,心中猜测她到底是怎么想的。武媚娘依然雷打不动地在宫殿内批改这奏章,仿佛不知疲倦,又不知悲恸。

  掌握朝政二十余载,如果让武媚娘像历朝的皇后那样,在皇上去后,退隐后宫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度过什么所谓的幸福生活,武媚娘是万万不乐意的。

  若真要武媚娘如此,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和死亡差不多。

  她十四岁就在权力的漩涡浮沉,从连宫人都能欺负的小小才人一步一步变成万万人之上的天后。

  一路走来,斗争融入她的骨髓,权力成为她血管中流淌的一部分。

  与天斗。

  与人斗。

  也许这世间能让她开心的事情,就是技高一筹战胜对手。

  这世间能让她倾心的人,就是旗鼓相当而又休戚与共的对手兼伴侣。

  李治这位伴侣去了,武媚娘的心空落落的。

  若再失了权势,武媚娘恐怕连心也没了。一个没有心的人,就会像花儿一样枯萎掉落。

  裴炎等几人再也忍不住,于是给天后上书,请求天后发旨到中书门下,让太子早[ri]即位,以安人心。

  武媚娘再也无法逃避,掌到奏章后,再次放下,心中百感[jiao]集。她明白太子登基之后,自己恐怕再也无法像李治在世时那样,随心所[yu]地处理朝政。

  太子有自己的妻子,就像李治有自己一样。自己与李治如何亲如一体,太子和太子妃也是一样。

  武媚娘透过窗户看向远方,外面一片明媚,身处室内温暖如[chun],让人仿佛也觉得外面也和殿内一样暖和。

  但实际上,殿外的每一个人都拱肩缩背,呵手取暖,即使穿上再厚的皮裘也是如此。武媚娘将目光移向入[kou]处,就见武婧儿从外面进来,一边跺脚,一双伸手在熏笼上取暖。

  “幸好没有下雨或者下雪。”武婧儿暖和过来,看见武媚娘盯着自己,疑惑道:  “娘娘,你为什么看着我?"

  />武媚娘将目光移开,问了句:  "大臣请我下旨意让太子即位,你如何看?"

  武婧儿一顿,稍稍沉吟,道:  “天皇临终遗诏,让太子在灵柩前登基。如今高祖诸子太宗诸子都回来奔丧,且他们都正值壮年,地尊位重。为防生变,我认为还是早定大位为好,宰臣们上书,恐怕

  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不管怎么样,先把皇位定了,免得这些王爷生出异心。太宗和高宗两朝可杀了不少谋反作乱的皇子王孙,帝位未定,就怕这些人趁机谋反。

  武媚娘闻言,叹了一声道:  “也罢,婉儿拟旨。”

  “是。”上官婉儿应下。不一会儿,她就将拟好的敕书呈上,武媚娘看过之后,让她送到中书门下。

  武媚娘看着诏书离自己而去,仿佛看见了手中的权势如流沙一般慢慢消失,神情恍惚了许久。武婧儿叫道:  “娘娘,娘娘。”

  武媚娘回过神来,揉揉自己的眉头,再看桌案上堆积的奏折,心中涌现一股烦躁,此时却无了之前疯狂批改的心思。

  “三姐姐,你觉得我是一个重视权势的人吗?”武媚娘突然问道。武婧儿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连忙环视一圈。

  "这里只有我们两人。"武媚娘哼了一声道。

  武婧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想了想道:  “有人把权势当成实现目的的工具,有人鄙弃权势甘愿淡泊,有人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那娘娘你呢,你认为权势是什么?"

  武媚娘沉吟道:  “权势很好,我很喜欢它。”

  武婧儿道:  “从我的角度看娘娘,我其实觉得你很辛苦。每次我过来看见的永远都是你在批改奏章。一年三百六十五[ri],未尝休息过一[ri],勤勉辛劳如此,但我从未听过你道一声苦或者抱怨半句。"

  “天皇有喜欢的饭菜,但你没有,什么饭菜端上去,你都能吃得下。尤其是后面我和太医院商量着给你和天皇都换了菜单,天皇叫人提了不少意见,但你从未发一言。"

  "饭食如此,衣裳首饰如此,歌舞伎乐也如此。娘娘,也许在你心目中,能够掌控天下抚恤万民,这件事本身而言就是一件很快乐很享受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就像相王爱音律,太平爱华服那样。"

  >武媚娘闻言,笑起来道:  "你这样说很有意思。"

  武婧儿也跟着笑起来道:  "你享受它给你带来的乐趣和便捷,也没有负它,相互成就。"

  武媚娘心中苦闷一扫而清,道:  “你说过什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ri]是感受到了。”

  武婧儿摇摇头道:  “娘娘其实心里很明白,哪怕暂时不明白,多年和权势打[jiao]道培养出的默契也会促使你做出发自内心的正确选择。"

  武媚娘闻言笑笑,看向武婧儿,发觉她憔悴许多,往[ri]乌黑柔亮发髻上隐隐可见几根白[se]的银丝。

  “我们都老了。”武媚娘叹气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武婧儿接道。

  武媚娘道:  "行了,这两[ri]事情少,你抓紧时间休息,等太子登基又要忙起来了。"

  武婧儿听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事情道:  “太子即位,东宫都要搬过来。娘娘,你想要住在哪个宫里,我先提前布置好。"

  武媚娘听到此处,心中莫名地又烦躁起来,搬宫意味着她离权力核心的乾元殿和贞观殿越来越远。

  "你看着办吧。"

  “哦。”

  武媚娘又补充道:"不要太偏。"

  武婧儿听了,稍一沉吟,道:“我现在住的宫殿如何,与贞观殿后面的寝殿不在一起,又离贞观殿很近。宫殿阔朗雅致,外面景[se]宜人,旁边还有几个小一点的宫殿,我可以搬到那里住。"

  武媚娘迟疑了一下,觉得武婧儿现在居住的宫殿确实是个最优的选择,但又沉吟道:  “先不用搬,等太子即位之后再说。"

  “好。”武婧儿应道。

  天皇薨逝的第七天,太子李显即位,宣布改元,大赦天下,尊天后为皇太后。然而此时太子仍居东宫,天后看起来丝毫没有挪宫的打算。李显有名无实,而武媚娘有实无名。李显成为皇上后,昂首挺胸,行走之间多了几分气势。

  “显儿,以你的名义下旨加授韩王元嘉为太尉,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越王贞为太子太傅,纪王慎为太子太保。”武媚娘看见李显进来吩咐道。①

  "哦……啊……

  "李显应下,扫了一圈,目光落在上官婉儿身上,道:  “上官才人,你来拟旨。”

  上官婉儿惊讶地抬起头,偷瞄了天后的神[se],见其点头,才说道:  “遵命。”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加封诸王吗?”武媚娘淡淡问道。

  李显道:  “为了显示皇恩浩[dang]。”

  武媚娘不置可否:  “五王地尊望重,是你的长辈,又居冲要之职,加封他们一来以示皇恩浩[dang];二来向其表明虽天皇薨逝,但新皇依然对他们尊重信任有加。封了他们也是安了一众宗室之心。"

  李显恍然,想起了几位宰臣,举一反三道:  “那裴相他们是不是也要加封?”三省长官位置重要,为了预防结党营私,朝廷不会让一位官员久任,经常没过多久就调动一次。

  武媚娘点头道:  "过几[ri],你任命为刘仁轨为尚书左仆[she],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②

  李显小声对上官婉儿说道:  “上官才人快点记下。”

  催促完上官婉儿,李显又道:“阿娘,那些公主是不是也要加封?”

  “依惯例即可。”"加封完她们,我想要册封后宫,封滢滢为后。""嗯。若无事,你就下去吧。"武媚娘说道。

  李显走后,武媚娘深吸一[kou]气,将烦躁的内心平复下来,转头看向上官婉儿道:  “你将两份诏令,分两次发到中书门下,宗室在前,百官再后。"

  "是。"

  李显兴奋地回到东宫,抱起儿子李重照转了几圈,欣喜地对韦滢滢说道:  “滢滢你要当皇后了,开不开心?册封完你,我就册封咱们的重照为太子,长宁和永寿为公主。"

  韦滢滢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道:  “咱们什么时候搬宫?从未有天子住在东宫的道理。"

  “还有我爹我娘我妹妹,你就比照着武家给他们册封。我爹封个国公,我娘要封夫国夫人,天后的姊妹初开始都封了夫人,我妹妹可不能差了。还有弟弟们,他们要起家尚衣奉御……”韦滢滢赶紧补充道。

  "好好好,武家有的,少不了韦家的。"李显连声道。

  r  />韦滢滢听到武家,道:  “武家忠于太后,韦家忠于陛下。现在武家诸人,外有个大将军,内有尚书,占据了不少实权的位置,独我韦家无一人任高官。倘若陛下要颁个什么政策,朝中恐怕无人为援。"

  李显道:  "你说得有道理,只可惜你家兄弟年龄太小。"

  韦滢滢忙道:"但我爹爹和诸位叔伯堂兄年纪都不小,而且都有执政经验,定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倒是好个好办法。”李显说道。前世之鉴,后事之师。

  几乎没有执政经验的李显,显然忘记了他的阿耶当年即位时面临的情况与他很相似,都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掌握大权。

  李治当年面对的是托孤重臣、开国元勋兼天子之舅长孙无忌。李显现在面对的是执掌朝政二十多载的天后武媚娘。

  李治即位后就蛰伏下来,历时六年,用废王立武一事,向朝臣展示自己的权谋智计以及扳倒长孙无忌一派的魄力、决心和勇气,或吸引或迫使朝臣站队,这才打开了局面,开启了乾纲独断的序章。

  至于李显….


  (https://www.bsl88.cc/xs/2539384/1111102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