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 第82章 我的天后堂妹

第82章 我的天后堂妹


如何处置阿史那伏念等人一事在朝廷上吵得不可开[jiao],甚至连武婧儿都被[bo]及到。一[ri],武婧儿从宫中回到公主府,遇见一位[shu]人来拜访自己。

  鱼菩。

  鱼菩曾是公主府护卫,护送武婧儿至苏州开织造局,并在蒙学教授突厥语,后来因为家中有事回到长安,经武婧儿举荐,在金吾卫担任校尉一职。

  鱼菩不仅自己来了,还带着一车金银布帛。

  武婧儿本为[shu]人见面而高兴,但见鱼菩还带着厚礼,心里一咯噔,问道:  “鱼校尉,你跟随我多年,自是知道我的规矩,为何今[ri]如此?你有什么难处,和我说就是,不必见外。"

  鱼菩苦着一张脸,又朝武婧儿行礼告罪:  “属下知道。我本不愿如此,但托我的人实在不能推脱,还望殿下恕罪。"

  武婧儿闻言,忙敛神定息,让鱼菩将事情详细说来。

  鱼菩道:  “我的部落原是突厥别部,后来父祖归顺天可汗,在长安定居。现在托我之人乃是突厥将领,他与我的部落渊源极深,因此属下不得不来。"

  “属下这次受托前来,是想请公主殿下在天后面前替阿史那伏念等人美言几句,请天后饶恕阿史那伏念等人一命。"

  武婧儿闻言,想起了最近朝中关于是否斩杀阿史那伏念一事的争吵。

  裴相裴炎亲自上书言明俘虏阿史那伏念等人非裴行俭之功,而且还想要杀阿史那伏念等人明纲肃纪震慑宵小。

  裴行俭则以先前许诺不杀阿史那伏念诱降其捉拿阿史那德温傅为理由,辩解若杀阿史那伏念等人恐遭突厥诸部离心。

  两派在朝廷吵得不可开[jiao],但天后只是搁置,尚未做出决策。

  武婧儿闻言,眉头微微拧起,拒绝道:  “此事天后自有定论,恐怕我无能为力。”武婧儿相信武媚娘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鱼菩一听急了,忙道:"不可。天后与裴炎……裴相受天后信重,但裴将军曾……曾对天后无礼。裴相嫉妒裴将军的功劳,故要斩杀阿史那伏念等人灭[kou]。但功劳之事是小,阿史那伏念等人被杀对北疆局势的影响为大啊。请殿下三思!"

  武婧儿听了心中一震,她没有特别关注北疆的形势。

  见鱼菩这样说,她心中疑惑,于是就问道:

  “你详细说来听听,这杀阿史那伏念和北疆有什么联系。"

  鱼菩闻言,将原因——道明。

  大唐在平定□□汗国和薛延陀汗国之后,在北疆实行羁縻统治,以各部落的酋长和各部落的大首领为州刺史、都督管理旧地。

  同时,大唐又在州之上设立都护府,以军事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对北疆的掌控。

  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两都护府以碛(音弃)为界,建立起大唐对北疆的防御经营体系。

  此次叛乱的阿史那伏念是被后世誉为“长安舞王”颉利可汗从兄的儿子,阿史那德温傅是突厥首领。

  大唐东征西讨取得累累战果,不断开疆拓土,但这也是建立在“一将成名万枯骨”的基础上。突厥等内附诸族骁勇善战,而且有利便往,因此常被大唐召集起来征战四方。

  征战过程中,突厥部落的将士死伤不少,长久以往诸部族不免生了异心。

  遥想当初,突厥势力之大,连李渊在反隋初期都要被迫向突厥称臣,贞观之初突厥更是打到渭水河畔,离长安城仅仅只有四十里。

  然而,突厥历经两朝征讨,最终归顺大唐成为其藩属,并且成为大唐征战四方的锋锐军队。这中间的巨大落差不得不令今[ri]的突厥诸部落首领唏嘘不已,时常追忆往昔荣光。

  而且,他们跟随大唐征战,积累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对大唐的了解也逐渐加深。

  于是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起了叛唐之心,而且二人为恢复突厥荣光叛唐的行动竟然得到了单于都护府管辖的二十四州的回应,从者数十万人。

  战斗初期,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作战不利,朝廷改换裴行俭为将领。裴行俭擅长计谋,离间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没过多久大军就取得了胜利。

  如今裴行俭带着俘虏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温傅等突厥高层,率军凯旋归来。

  正待朝廷论功行赏之际,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上书朝廷,言明此战之功非在裴行俭。

  阿史那伏念等人之所以投降,一是因为副将程务挺和张虔勖追得急,二是因为阿史那伏念惧怕碛之北的回纥部,穷途末路,黔驴技穷而已。

  同时,裴炎要求斩杀叛乱的五十四人,明纲肃纪,震慑不臣。

  裴炎之言与朝廷之前的政策背道而驰。太宗朝颉利可汗差点打进长安,后来□□被灭颉利被俘。他入长安之后,被授予右卫大将军,封归义郡王。

  到李治即位后,苏定方平葱岭之时,思结阙俟斤①都曼被大军围困城中,窘迫而降,但李治最后饶了都曼一命。

  裴炎要求斩杀的五十四人大部分是单于都护府的高层,而单于都护府所辖地区是安置突厥部落之用。

  当初阿史那伏念捉拿阿史那德温傅来降,这其中估计也有突厥其他部落酋长或首领参与其中。这说明一众谋反叛唐突厥部众之中,多多少少有些部落不愿与大唐为敌。

  可以想象若真斩杀这五十四人,此事对整个单于都护府将会造成很大的震[dang],甚至也会给其他的羁縻州带来不小的影响。

  武婧儿听完之后,沉吟半响,对鱼菩说道:  “你的来意我已明了,鱼校尉你先回去了吧,走的时候把你带来的礼物一起带走。"

  鱼菩闻言,急得抓耳挠腮,又无计可施,扑通一声跪下,恳求道:  “此事关乎北疆的安定,还请殿下三思啊!"

  武婧儿见状,赶忙叫人把他扶起道:  “我的规矩你又不是不知道,从来不收别人的礼物,再说我也不缺这些。此事容我思考,若真有利于国家我定当在天后面前建言,若于国不利即便是搬来金山银山,我也不会答应。鱼校尉,你还是先回去。"

  鱼菩见武婧儿的神[se]就知道她主意已定,多说无益,只好带着礼物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公主府。

  鱼菩走后,云川眉头一皱,道:  “这鱼菩也太不懂规矩了,竟然敢[bi]迫公主。”

  武婧儿摆摆手,道:  “无碍。你去吩咐人去打探一下情况,看鱼菩所言是否属实。”

  “好。”云川应下。

  武婧儿这些年举荐或者资助的人中有不少在朝廷任职,而且早年苏定方在朝中的势力有一些现在由武婧儿掌管。

  打探阿史那伏念一事,很快出了结果,鱼菩所言确实属实。武婧儿思索良久,决定去找武媚娘说情。

  武媚娘正难以决策,之所以这样,关键在于她和裴炎“暖昧”的政治关系。

  当年审理李贤谋反一案的正是裴炎。裴炎说起来能在短短的二十年从小小的五品官坐到宰相,期间若没有武媚

  娘的赏识,他也无法登上高位。

  而裴行俭呢,武媚娘心眼不小,但也不大,至今记着他说自己若立为皇后是国家动乱之始呢。

  虽然他现在对武媚娘称天后没有什么异议,而且他的妻子还是自己麾下的女将,但武媚娘对裴行俭的态度依然不冷不热甚至有些讨厌。

  裴行俭和裴炎都出自河东裴氏,裴行俭是中眷房裴氏,裴炎是洗马房裴氏。裴行俭出将入相,裴炎走的文官之路。

  裴炎这些年在朝廷做事没传出什么妒忌贤能的风声来,但他看同为河东裴氏的裴行俭十分不顺眼。

  再者,除了妒忌之外,裴炎还看中了此次出征的副将程务挺和张虔勖,[yu]压制裴行俭的功劳,提拔程务挺和张虔勖,将这两人拉拢到自己一边。

  恰好武媚娘也正有此意。

  李治身体虽然经过服饵一事好了很多,但是观其面貌怕是寿数不长。裴炎和武媚娘都下意识地想要拉拢武将,以备不虞。

  私心和公义纠结在一起,武媚娘着实犯了难。

  朝堂之上关于此事吵吵嚷嚷,裴炎身为侍中掌管门下省,又在朝廷经营多年,拥趸甚多。

  但裴行俭主持过铨选,素有识人之明的赞誉。他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李多祚等都在战事中展露了头角,提拔的文官在朝中也不是少数。

  除了裴行俭自身所带的关系外,支持宽恕阿史那伏念的还有朝中大部分将领尤其是蕃将。朝中的蕃将很多不是本人投降过来的,就是父祖投降过来的。

  比如黑齿常之他是百济人,百济灭亡后投降唐朝,受到大唐的重用。秦梦年的驻军移到吐谷浑后,最近几年由他镇守秦梦年之前驻守的鄯城,成为大唐防御吐蕃的重要将领,也是秦梦年经营吐谷浑抵御吐蕃重要的支持力量。

  在将领看来,斩杀降将的[kou]子就不能开,大唐四边设了多少羁縻州县,若此次血腥镇压,那大唐就要和突厥诸部落以及其他胡人离心,[ri]后谁还敢降?

  唯有死战而已。

  这无疑加大朝廷[ri]后平叛的难度,也将会带来更多的牺牲。

  br  />

  苏定方死后,他接收苏定方在军中的势力,成为大唐汉将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

  有突厥将领揣度秦梦年的立场,想必也和邢国公苏定方差不多。苏定方曾在朝廷替叛乱的都曼求情,李治为了成全苏定方的信义饶恕了都曼。

  于是这将领备上厚礼借着祖上的关系托公主府原护卫鱼菩请武婧儿向天后进言,饶恕阿史那伏念等人一命。


  (https://www.bsl88.cc/xs/2539384/1111103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