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 第53章 我的天后堂妹

第53章 我的天后堂妹


周王妃赵悦儿的死如同[chun][ri]里惊雷作破。

  周王妃被关进去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她会死,也没人想到她竟然就这么死了。

  武媚娘查探完周王妃死亡的原因后,还未到李治的寝殿,消息就已经传到宫中所有人的耳中。李显得知后,茫然无措,喃喃道:"假的吧,怎么就死了呢?悦儿怎么就死了呢……"说着他跌跌撞撞就往外走。王府长史急匆匆而来,忙拉住他,道:"大王,你要去哪里?"

  “我……”李显拖着长史继续往前走,神情迷茫道:“我是悦儿的丈夫,我要去问问阿娘,是不是真的?我要替悦儿收尸……"

  长史一边叫人抱住李显,一边道:“大王,你三思啊!王妃对天后不敬,又五谷不分才有此横祸。"

  李显转头看向长史,双眼泛着泪光道:"可……可是……我是王妃的丈夫啊。"长史和众人将李显拉到屋里,将道理掰碎了讲给李显听。

  "大王,王妃恶了天后,你这样去为王妃求情,不是惹天后生气吗?听我一句话,不要管,不要问,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

  李显挥手让众人退下,坐在榻上,头靠着墙壁,默默淌泪。

  屋内地上铺着[bo]斯织造的地毯,地毯上的桌案是金丝楠木做的,古玩架上摆满了金银玉器,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而布置它们的主人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李显这两天积攒了不少勇气,准备明天就去向阿娘求情,求她放王妃出来。但现在……王妃已经不在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显抹了眼泪,叫人进来,询问王妃死之前详细的情形。浑然不觉他衣服前襟已经沾满了泪迹。

  一个宫女低声说道:“院里有个水井还有木材,屋里有粮食。这些好多人都看见了,做不得假……"王妃确实是被饿死的。

  李显拍着桌案,眼睛有急切又有恨其不争,道:“王妃她连做饭都不会吗?她再等等,再等等,等阿娘气消我就去求情了啊。她就不能等等吗?"

  至今李显都不明白王妃为何而死。是愤怒绝食而死?还是不会做饭而死?

  />

  “把王妃的东西都收起来吧。”李显双手捧着头有气无力道。

  雍王府中,李贤嘴里的茶一下子喷了出去,不可置信道:“这也能饿死?”李贤去年从沛王改封了雍王。

  内监道:“是,如今宫里都传遍了。天后十分生气,让人直接把周王妃拉出去埋了,连个葬礼的

  章程都没给。"

  宫女有眼[se]地拿着帕子跪在地上给李贤擦拭衣服,李贤一动未动,继续和府中文士刘纳言说话:“老七一定很伤心,不知道他会怎么应对。”

  李贤颇有一种看热闹的感觉,心中庆幸,幸好阿耶疼他,没将赵悦儿嫁给他。要不然摊上这样的王妃真是万事皆休。

  房宜蕙虽然呆板无趣,但至少得过阿娘这样苛刻人的赞美。

  刘纳言抚摸着胡须道:“妻贤夫祸少。这周王妃着实……”刘纳言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懂得都懂。

  皇宫之中争权夺利,最是慕强。你若起身寒微,但最后爬到高处。大家嘴上说着酸言酸语,但心里谁不艳慕?

  就比如当今的天后,一开始拿的是一手烂牌,然而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从先帝的小才人坐到了当今的皇后。谁看了不佩服?不羡慕?

  现在掖庭的宫女哪一个心中不是以天后的经历自励,虽然不能做嫔妃,但多读书凭借才能当天后身边的女史也何尝不是一个出路?

  赵悦儿一出生就站在别人努力一生也未能企及的起点上,她可算是王炸开局。

  投胎之上取得了胜利,在所谓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上,她又嬴了。赵悦儿嫁给天后的三子周王。周王[xing]子淳厚,府中先前也无受宠的宫人。

  相比于太子的羸弱,雍王的多情,周王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的人选。然而就是这样一把好牌,赵悦儿还是打烂了。

  若赵悦儿赌气绝食,那说明赵悦儿完全不适合宫廷生活,死亡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这一天来的早了些。

  若赵悦儿被自己饿死,那说明赵悦儿无能,死亡对她而言也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这一天也来的早了些。

  宫女们看不上赵悦儿的这种死法,但凡赵悦儿手中的牌漏一张给她们,这些宫女们觉得就凭着这张牌,她们也能打出王炸的结局。

  然而赵悦儿的死亡对一对夫妻来

  说是痛彻心扉,那就是赵悦儿的父母,常乐公主和赵瑰。

  常乐公主闻讯后,先是疑惑,回过神来后嚎啕大哭,跑着要去皇宫请天皇给自家女儿一个[jiao]代,结果却被皇宫来的卫队拦下。

  “我是公主,高祖皇帝的女儿,当今陛下的亲姑姑,你们凭什么拦我们?”常乐公主的喉咙几乎痛得说不出话来。

  一双红通通的眼睛盯着宣旨的人。宣旨的内监没有害怕,这道圣旨是天后当着天皇的面下的。什么常乐公主,已经成为了明[ri]之花。

  内监推开常乐公主,对赵瑰说道:“驸马接旨吧。”

  赵瑰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十岁,他恨不得拿着剑去皇宫乱杀一通,为女儿报仇,但是他不能,他身后还有家人,还有家族啊。

  "臣接旨。"赵瑰跪下来,脊背佝偻,仿佛背了座五行山。

  “我不准,我要见天皇,我要见陛下……”常乐公主发疯似地想要闯出去,却被护卫推攘。“还不拉住公主。”赵瑰喝道。仆妇们拉住常乐公主,常乐公主坐在地上痛哭流泣。“请驸马即刻出发,常乐公主与驸马随行。”内监催促道。

  赵瑰脸上青筋暴起,强忍悲恸,让人收拾东西。内监走后,府内仆妇皆屏息凝神,唯有常乐公主哭声哀戚。

  赵瑰上前,仰头不让泪水掉下来,双眼泛红道:“常乐,咱们走。”

  这一刻,赵瑰后悔将女儿送到皇官。那是天下一等一的富贵繁华之地,但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呀!如果早知道这结局,他宁愿女儿粗茶淡饭一辈子,也不会将女儿送到皇官里被人磋磨。东宫上下将周王妃之死瞒着太子,谁知戴至德前来探望和太子讨论起这个事情来。李弘知道后,惊讶地看向杨妙音,却见杨妙音点头确认。

  最近几[ri]李弘的病情越来越重,太医说他思虑过重,不利于身体恢复,于是杨妙音将周王妃之死隐瞒下来,避免李弘多想。

  戴至德除了太子宾客外,还担任尚书右仆[she],同中书门下三品,朝中事务繁忙,听到外面疯传的消息后,立马过来和李弘商议。

  见太子和太子妃二人的神[se],戴至德好像明白自己好心做了坏事。太子妃处理地不错,太子身体不好,病中禁多思,不闻当然就不用问。

  “这事太子也莫要去质问天后。天后虽然下令关押周王妃,但也是周王妃自己不中用。”戴

  至德叮嘱道。

  李弘强笑道:“我知道了,劳戴相费心。”戴至德见太子病骨支离,不忍打扰,于是起身告辞,杨妙音送他出门。

  “戴相,这事是我自作主张瞒着太子。太子的病情不见好,太医让他多加休息,勿要思虑。”杨妙音解释道。

  前几年就有人向天皇天后告状,说太子不常接见东宫大臣。杨妙音不想留下把柄,让人攻击太子。

  戴至德道:“是老朽鲁荠了。”说完,他看向太子妃,担忧道:“我观太子脸[se]不好,太医如何说的?"

  听到这里杨妙音思绪万千,她对太子的病情是万般无奈,道:“还是老样子。”

  戴至德叹了一[kou]气,他是看着李弘长大的,见他受病痛折腾心中也不是滋味,只得安慰道:“总会好的。"

  然而,过了几天,太子李弘的病情急转直下,身子愈发沉重,竟然晕了过去。杨妙音赶紧派人去叫天皇天后。

  二人来时见心爱的儿子面如金纸地躺在床上,吓得惊慌失措。杨妙音在一旁低声啜泣,太医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小声讨论。

  李治摸着李弘枯瘦的脸颊,心疼道:“弘儿……弘儿……”

  武媚娘召来太医,询问详细情况。只见太医一脸愁苦,武媚娘就知事情不妙。果然,太医说李弘现在身体虚耗,心思郁结,若这一关过不了怕是不大好。

  帝后二人守了一天,晚上李弘才缓过来,颤颤巍巍睁开眼睛,看见阿耶阿娘,费力说话:“阿耶……阿娘……”声音嘶哑。

  “弘儿别说话。”武媚娘喂了他几勺水,见李弘的目光清明了些,才问道:“弘儿,还要喝吗?"

  李弘缓缓摇摇头,他攥住李治的手,又闭眼缓了缓,断断续续道:“儿子体弱,又疾病缠身,幸得阿耶阿娘宠爱……"

  李治忙阻止道:“说这些做什么,醒来就好,醒来就好。”

  "不,儿子这时不说,怕以后没有时间了。"李弘见武媚娘要说话,另一只手刚扬起被武媚娘握住。

  "儿子有负阿耶期望,以后也不能在你们面前尽孝,来生再报你们的恩情。"李弘喘了一会儿,又接着道。

  “呸呸呸,说什么晦气话,弘儿吉人天相一

  定会好的。”武媚娘强忍悲伤佯装微笑道。

  “对对对,你阿娘说的对。你看阿耶病重了那么多次,每次都能熬过来了,你也一样,列宗列祖会保佑我儿的。”李治急道。

  李弘撑不住,又闭上眼睛缓缓。武媚娘和李治两人见状都心生不妙,弘儿这孩子怕是不好了。两人宽慰了几句,又怕打扰李弘休息,只得先回去,嘱咐杨妙音有什么情况要赶紧过来告知。

  路上,李治懊恼道:“是我害了弘儿。弘儿心思重,我怎么能告诉他那件事?以弘儿的[xing]格一定会多想。"

  武媚娘回来之后就脸[se]凝重,抬头望天,只见夜幕笼罩四合,星光黯淡。

  李弘病重的消息传出后,众人纷纷过来探望,但武媚娘将人都挡在了外面,包括李弘的弟妹,以免谁说了不恰当的话让李弘多想加重病情。

  即使是这样,李弘还是去了,李治和武媚娘心如刀割。

  这是他们二人的第一个孩子,生在永徽三年,那时李治还未彻底掌握朝堂,武媚娘只是一个昭仪,就是这个小小的孩子,陪着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光。

  李治更是将太子的死归咎到自己身上,本来告诉自己逊位是为让李弘好好养病,结果却成了李弘的催命符。李治焉能不愧疚?

  李治体弱现在又心怀愧疚,武媚娘不[yu]他再劳累。于是自己强撑着悲恸安排李弘的葬礼。

  “我既然允了弘儿当皇帝,我这阿耶一定要信守诺言。”李治突然说道。

  “好。”武媚娘也道。

  自从她被立为皇后,弘儿作为她的嫡长子就成了太子。这么多年来,她心中一直是将弘儿视为未来的皇帝,对他倾注了心血。

  李治破天荒地将自己的儿子追封为孝敬皇帝,以寄哀思,希望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健健康康,永享皇帝的尊荣。

  太子病逝不仅是皇家家事,更是国事,后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李弘临终之前,请求帝后二人让杨妙音归家。杨妙音自从嫁过来衣不解带地细心照料他,人非[cao]木焉能无情?

  东官无子,杨妙音守着清苦,阿耶在尚好,兄弟上位怕会照顾不到,不如回家另嫁。

  />

  以后杨妙音,不,武妙音就是她武媚娘的嫡亲侄女,有武媚娘在一[ri],就没有人敢怠慢杨妙音。

  李弘将东宫财物均分给了弟妹和杨妙音,又留了几件给阿耶阿娘做念想,之后带解脱和不舍离开了人世。

  李弘去世后,迫在眉睫的是新立太子。

  李治和武媚娘的嫡次子李贤顺理成章上位成为太子。与李弘相比,李贤[jing]力旺盛,博学多才,聪颖过人。

  李贤小时候,李治对他十分喜爱,但随着长子和次子长大,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李治克制对李贤的感情,有意无意忽视他,时不时地敲打几下。但李治对李贤的教育很重视,相比之下,他对李显和旭轮的要求就放低很多。

  显然,李治或者还包括武媚娘,两人下意识地将李贤当做太子备胎培养,一面[jing]心教导,一面刻意打压。

  李贤是幸运的,在李弘去世后,他成为了皇太子,帝国未来的主人。

  李治将李弘逝去带来的悲伤掩在心底,作为大唐的皇帝,他要为新太子继承皇位铺路。之前关于李弘登位的种种谋划推倒重来。

  李贤不同于李弘,他身体健康,像大唐的其他贵公子一样,热衷打马球,结[jiao]文士,聪颖多才,喜好声[se],[xing]格强势。

  这样的人或许就用不到媚娘来摄政了。李治心中刚浮现这个念头,它就如野[cao]般疯长。

  李贤刚当太子不久后,李治就命令太子监国,多次在与大臣的[jiao]谈中盛赞太子处事公允,有大才。

  按照传统,太子要修书以扬名。太子李承乾曾令颜师古注《汉书》,太子李弘曾领人编纂《瑶山玉彩》,而新任太子李贤与文士们决定注《后汉书》。

  《后汉书·本纪·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帝,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①

  东汉最明显的就是女主专权,李贤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他当太子后选择了注《后汉书》,收拢文人。

  也许是史书之中的《史记》有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汉书》有颜师古的注,轮也轮得到了《后汉书》,总不能跳过《后汉书》直接注《三国志》吧。

  李贤或许不知道,几十年后的开元年间有两位史学家注解了史记,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它们连同裴驷的《史记集解》被称为“史记三家注”,在史学研究史上影响非常深远。

  很多人看到《后汉书》,再看到朝堂之上珠帘之后的天后,纷纷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皇权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投资者。此消息传出,那些反对天后专权的人迅速聚集在太子身边。李贤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与武媚娘相互争权夺势的道路上,而且越走越远。

  李治这位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裁判,默默地为新手李贤增加筹码。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璀、郝处俊并兼太子宾客。②

  李治的心思自然瞒不过武媚娘。帝后的感情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和考量,两人深沉的关系因为太子李贤的缘故开始往表层浮动。

  爱子去世,二子与自己打擂台,李治也站在太子一边。武媚娘最近颇为不顺,神情罕见地憔悴了不少。

  “天后,你还好吗?”武婧儿担心地问道。

  武婧儿收到太子病亡的消息后,立马派人快马加鞭请求返回京师。武婧儿现在已经属于朝廷官员,不能随意离开原地,只能得到召令允许后才能回来。

  等她回来,连新太子的册封礼都结束了。

  宫殿之内,只有武婧儿和武媚娘两人。武媚娘素喜阔朗,摆设以简洁大方为主,此刻宫女都出去了,竟然显得有些空旷起来。

  “我无事。你在泉州市舶司干得不错。”武媚娘拿着一本奏章说道。

  泉州市舶司建了一年多,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商人如云,货物堆积如山,来港[kou]的有南海舶、西域舶、南蛮舶、昆仑舶、师子舶、婆罗门舶、[bo]斯舶等等。③第一年的收入就赶上一个下州的赋税。

  武婧儿想说一些安慰的话,但又觉得说不出[kou]。丧子之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抚平的。

  武婧儿听到武媚娘的称赞,回过神来道:"不是我一人的功劳,这是狄刺史何将军以及泉州上下军民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武媚娘颔首,放下奏章,伸展下手臂,起身道:"好久没喝你泡的茶了。"

  “我现在就为天后泡,如何?”武婧儿连忙道。

  "好。"

  两人来到茶室,侍女送来滚烫的山泉水。

  “天后喝什么?”武婧儿将茶案上

  的茶叶打开,轻轻嗅了一下。“嗯,龙井吧。”武媚娘答道。

  武婧儿取出茶叶为武媚娘冲泡,两人一时都没有再说话。

  第一泡。武婧儿斟满了两杯,一杯自己喝,一杯送到武媚娘手边。两人默默地品着茶,浮躁的心境慢慢变得平静下来。

  直到第四泡,武媚娘才说话:“你去拜祭弘儿吗?”武婧儿回道:“我一回来就先见你,准备等下过去。”

  武媚娘点头,将杯子放下,道:"这样也好。我准备叫梦年回京述职。"思念被猝不及防地点燃。

  武婧儿听了猛地抬头,然后摇摇头道:“若为我们母子相见,这事就不必了。我和梦年经常通着书信,见信如面。而且国事最为重要,岂可因为一人之私,忘记了守卫国家的职责?"

  武媚娘听了,沉吟半响,最后道:“也罢,如今他在外面也好。”武媚娘一来是想让武婧儿和秦梦年母子团聚,二来是想将秦梦年调回朝廷。

  听到武婧儿如此说,又想到如今朝中局势微妙,而且还没有打出秦梦年这张牌的时候,于是将念头放下。

  武婧儿笑了一下,问道:“天后,还要试试其他的茶吗?”

  武媚娘摇摇头道:"不必了。你觉得天后这个称呼怎么样?"

  武婧儿朝武媚娘竖起大拇指,赞道:“威武霸气。起这个名字的人是天才。”

  武媚娘闻言嘴角弯起,谦虚道:“一般般吧。”

  武媚娘有个小爱好,那就是爱起名字以及给别人该姓。

  武媚娘站起身,对武婧儿说道:“你去拜祭弘儿吧。太子妃……杨妙音如今改了武姓,以后是咱们的侄女了。"

  武婧儿惊讶了下,随后道:“我知道了,以后会帮忙照顾她。”

  "她用你照顾什么,就凭前太子妃的身份就没人敢怠慢她。我只是想让………弘儿走得安心罢了。”武媚娘道。

  武婧儿辞别武媚娘,来到李弘停灵柩的地方。杨妙音一身缟素,宛如枯木,站在一边。从天堂到地狱莫过于此。

  杨妙音从炙手可热的太子妃变成了冷冷清清的前太子的未亡人。太子无子嗣,杨妙音的地位就更尴尬了。


  (https://www.bsl88.cc/xs/2539384/1111106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