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娱乐:这个外卖小哥,技能有点多 > 第90章 小哥是不是太武断了一些!

第90章 小哥是不是太武断了一些!


【不是,这样就可以断定这件瓷器是真的了?】

【就凭这个吗?感觉连我都说服不了呀!】

【小哥都不看一下胎釉和纹饰,是不是太武断了一些!】

柳学驰笑了一下,活了大半辈子,岂能看不出南夜这点小心思。

这小子是有真才实学,不过他想装逼。

既然如此,我就帮你一下吧!

“咳咳,既然你如此笃定这是用麻仓土所烧,那应该还有别的鉴别麻仓土的方式吧?”

南夜很想吹个口哨,还是柳老懂我啊!

不过现在明显不是时候。

这么严肃的时候,吹口哨成何体统。

他装作沉着冷静的样子:“确实有一种更方便,更容易判定的方法。

麻烦帮我找来25瓦的节能灯,谢谢!”

南夜对着身旁的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

【25瓦节能灯,南夜这是想要做什么?】

【布吉岛呀,不是这一行人,表示不了解。】

【其实南夜提出25瓦的灯,是有讲究的。博物馆通常用10瓦到30瓦的灯,这样不仅可以更好营造气氛,还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感觉好专业的样子,南夜不会真的是个鉴宝高手吧?】

博物馆工作人员很快找来25瓦的节能灯。

在南夜的要求下,将这个罐子搬到阴暗处。

将节能灯放进罐子里。

南夜才接着开口:“

麻仓土瓷胎透光性能极好,在暗处,将25瓦的节能灯放入壁厚达一厘米厚的罐里,也能透出“肉红色”的光。

而其他瓷胎绝无这一功夫。

大家看一下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一点,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

就连柳学驰的学生育邦,都不知道有这个说法。

柳学驰和几个老学究面面相觑,这一套验证办法,他们从来没有对外说起过。

南夜是如何得知的?

难道这小子背后有高人不成?

通电之后,众人都围了过去。

里面确实出现了“肉红色”的光。

【哇,真的出现了了,跟南夜之前说的一模一样。】

【厉害,他是先说会发生的情况,再开灯,而不是先开灯再说,这一点已经证明了不少东西。】

【这都对上了,那是不是说明这件罐子就是真品了?】

对于网友提出的疑问,南夜自然要继续解答。

“如果大家觉得这些还不足以证明,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元青花工艺,一直都是重外忽内,所以其内部都会有抹痕。

尤其是一些大罐、大瓶类的瓷器,都是分段模印,之后接胎接烧拼接起来。

所以内部通常存在比较明显的接胎痕。

不仅如此,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留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

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这两者,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的仿品。

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

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

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

‘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

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

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

所以说,若是内壁太干净的元青花,那一定是假的!”

南夜说的非常笃定,但是柳学驰几人都没站出来反驳。

说明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一段下来,当真是有理有据。

并且观众看到的,都与南夜说的大差不差。

【厉害了厉害了,什么条刀啊,板刀啊,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原来还有这种说法,学习了。】

【现在可以确定了,小哥在这方面就是专业人士,不然怎么可能说得这么清楚,甚至连什么朝代会修缮瓷器内部都一一指出来。】

【这次我是真服气了,各种鉴定方式,以及制作工艺的历史,全都信手拈来,没有浸淫此道多年,怎么可能这么了解。】

【我跟你说,几年可不够,很容易打眼的。像南夜这么年轻,恐怕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了,不然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

【……】

柳学驰几人看向南夜的目光越来越和蔼。

“老柳啊,这小伙子不简单,从元青花送外交之物,再到条刀,板刀之说,足可见这年轻人的底蕴。

必然也是学识渊博之辈!”

“是啊老柳,你跟这小子比较熟悉,有空的话,带给我们这些老家伙认识认识。”

“这小子的水平,怕是跟你那个宝贝徒弟有得一拼了吧,关键是这小子还这么年轻!”

“……”

柳学驰无语地看着这些老家伙。

你们想夸就夸呗,还得扯上我徒弟。

还得挑明我已经有徒弟这个事。

几个虚伪的老东西!

不就是怕我跟你们抢吗!

这小子拜不拜你们为师,还一回事呢。

急什么!

……

讲完内壁之后,工作人员将大罐搬到敞亮一些的地方。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外壁。

南夜用手轻轻抚摸着大罐外壁:

“整个外壁釉面自然老化,包浆自然,传世旧貌明显,有一种沉稳、老旧、滋润的玉质感。

瓷器历经沧桑岁月,定然会留有一些痕迹。

器表留有各种磕碰、划伤留下的坑、裂、划纹等使用痕迹,微观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

他指着一处磕碰缺釉:

“这里缺失了一小块釉,但缺口旧痕自然,不似造假。

而且在料彩浓厚之处,布满不规则的黑色锈斑。

这种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或‘铁锈斑’。

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

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想起不戴手套的原因。

【原来如此,不戴手套是用来感受这些凹凸感的。】

【这也太多讲究了吧,前面讲的那些,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没想到仅仅是一件元青花,就有如此多的讲究。突然觉得那些考古学家好厉害,这到底要学多少东西啊!】

【当然是活到老,学到老咯!】

【……】

讲到这里,其实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最为精彩的纹饰,以及这个罐子名字的由来。


  (https://www.bsl88.cc/xs/2555044/1111104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