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废柴世子被退婚,美人排队要嫁我 > 第124章 直捣匪寨

第124章 直捣匪寨


吴为轻轻摇头。

  方苞和赵墨阳俱是奇怪。

  “我会亲自前往。”

  吴为薄唇轻启。

  赵墨阳端起一杯酒,道:“好,那么便祝信长兄,得偿所愿,大展宏图。”

  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方苞亦道:“吴贤弟,如若他日有需要老夫之处,尽管开口。”

  吴为感慨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吴为何德何能,竟得两位知己。”

  说完,一口饮尽美酒。

  三人把酒言欢,尽抒情怀。

  二楼之上,纱帐垂下。

  绝色美人,转身落座。

  接着,悠扬清越的古琴曲,在楼中回荡。

  众宾客有人饮酒谈笑,有人倾听琴曲,有人依然在谈论方才那些诗词佳作。

  亦有人对于一个外乡人的夺魁,愤愤不平。

  那琴曲,清音缭绕,动人心神。

  众人听了,飘飘渺渺,荡气回肠,仿若来到人间仙境一般。

  一曲弹毕,里面走出侍女。

  在掌事耳边低语几句。

  掌事连忙点头。

  接着走下楼梯,来到一楼大堂。

  高声道:“我家姑娘请方才那位诗词中胜出的公子,上楼一叙。”

  话音未落,宾客间一阵骚动。

  “看来芸娘是看中了那位公子。”

  “方才那位公子,诗文的确冠绝,这些年来,我都未曾听过如此惊艳的佳句。”

  “不仅诗文超绝,气度亦是不凡。”

  “果然大楚多才俊。”

  “此人绝非常人,定是哪位皇亲贵胄,微服私访而来。”

  ……

  可等待了半晌,人群中,却无人回应。

  这时,一楼掌事,双手捧来一幅字。

  上面墨迹未干。

  “白雪乱纤手,绿水静虚心。”

  “钟期何已没,世上无知音。”

  旁边有宾客道:“方才那位公子,带着书童,已经离开了。”

  有人看见这四句诗,又是惊异之声。

  方苞三人亦听见掌事读诵词句。

  方苞一笑:“方才我三人,为知己难逢而饮。”

  “想不到,这位公子,竟然亦作此佳句。”

  “既赞叹芸娘的素手琴音,亦感慨世上竟无在知音。”

  吴为道:“诗中之意,并非苦叹知音难寻。”

  “那是何意?”

  赵墨阳问道。

  “是在告诉大家,若寻知音,可以找他。”

  “这正是一副求贤令。”

  赵墨阳抚掌称妙。

  “哈哈。”

  “这招贤令,修得隐秘。”

  “非信长兄这等大贤,可是听不懂的喽。”

  方苞道:“如此一来,倒也省却许多麻烦事。”

  “毕竟,七殿下当今处境,实是微妙。”

  “如若并非真正知己,只能增添烦恼。”

  赵墨阳和吴为皆是点头。

  楼上静待徐飞的芸娘,听闻那位公子,竟然飘然而去。

  不由在展颜一笑。

  面若芙蓉,室内生辉。

  徐飞带着小元,回返城西住处。

  一路之上,行人不多。

  小元道:“殿下,方才你已胜出,为何不借此,去见见那位芸娘?”

  “小元早打听到一些消息。”

  “她五年前,开始经营云心楼。”

  “这座楼,便是太子为他建造。”

  对于八卦,小元向来是认真的。

  徐飞笑道:“越来越聪明了。”

  “此时,我不能见她。”

  “她很快便会知道我是谁,如此一来,我变成了有心接近。”

  “太过刻意。”

  “她必然防范。”

  小元恍然。

  “对待这等女子,唯有似有心,若无意,方能得到她们的注意和看重。”

  徐飞手中折扇,敲了下小元的头。

  “小机灵鬼。”

  “这等女子,虽在一座楼中,却见识过千千万万种人,千千万万种人生。”

  “她们的本事,谋略,甚至胜过许多朝中的臣子。”

  小元道:“如今,咱们这样离开,再见她,恐怕要花费三千银子。”

  说到花银子,小元便十分心痛。

  “她会邀请咱们的。”

  “不用花一两银子。”

  小元眼睛大亮。

  “殿下果然厉害,竟能她主动请咱们?”

  两人不知不觉,行至城西,前面便是清河河堤。

  只见,河水浩瀚,奔流而下,十分壮观。

  小元担忧道:“殿下,如若再下上几场雨,这河堤,恐怕便要崩溃。”

  “无妨,明日便有人修筑河堤。”

  翌日清晨。

  众人被河工号子声唤醒。

  纷纷走出房内,只见河道之上,数百名河工,正在加紧干活。

  龙雨带领灵剑少年,同凤凰村中,一位老人,正在河堤指挥。

  老人手中,拿着一张大图。

  徐飞走上前,深深施礼。

  “阿罗前辈,请您来修葺这小小清河水道,实乃牛刀小试,大材小用了。”

  众人见徐飞对这位老人,竟如此尊重,一时之间,不明所以。

  此时,陈明远同卫青,站在徐飞身后。

  陈明远低声道:“卫将军,这位老人,是何方神圣?”

  “殿下竟如此看重?”

  卫青神色间,满是自豪。

  “陈贤弟,这位老人,的确不凡。”

  “他是龙雨的祖父。”

  “而他们祖上,乃是替先秦修建了闻名遐迩的郑国渠的总工匠。”

  陈明远叹道:“天下谁人不知,当年郑国渠,为先秦疏通了水道。”

  “既是借此,一举吞并魏国,亦是成为最快的盐粮运输通道。”

  “想不到,你们凤凰村,竟隐匿如此之多的奇人。”

  卫青道;“殿下乃是龙凤之后,圣人转世,故此,我们凤凰村,才会出山。”

  至今众多百姓,纷纷向徐飞行礼作揖,纷纷感谢七殿下,替他们重建家园。

  又修筑河堤。

  陈明远道:“殿下此举,实是智慧。”

  “如若,等太子来修,恐怕早已水淹青州城。”

  “但若是殿下来修,更会惹来太子等人的非议。”

  “故此,殿下住在城西,如此一来,便有了修河堤的理由。”

  卫青点头道:“殿下用心良苦。”

  “既为百姓,又不能引人妒忌。”

  “难啊。”

  徐飞转身走向他二人。

  “殿下。”

  “殿下。”

  两人纷纷行礼。

  “卫将军,陈大哥,你们看。”

  “阿罗前辈,果然不凡。”

  “他对这清河河道,只不过巡视一圈,便了然于胸。”

  “对于这河水发源之处,流经之所,最终汇入南海,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这清河连年泛滥,河堤屡屡修葺,却依然决口的问题所在。”

  陈明远道:“难道不是因为太子和属下官员贪污了修河道的银两吗?”


  (https://www.bsl88.cc/xs/2555300/1111099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