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缔婚 >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8章


项宜被杨蓁连劝带拉地带走了。

        谭建偷偷想,自家大哥不知道也就罢了,眼下知道了,是不是该请大哥一起去?

        可他有小心思,若是请了大哥,而大哥又答应了,自己这戏只怕是看不好了。

        他故意装作没想起来,含混着跑了路。

        没人邀请谭廷。

        弟弟没有,弟妹没有,他的妻子更没有。

        谭廷只能看着三人离去,独自一个抿着嘴负手回了书房。

        他刚回了书房,便收了一封族里的请示帖。

        谭廷立时收了心神,打开看了看。

        今岁年成不好,不少本地庶族农户的田里收获甚少,根本交不上衙门要的税,日子过得艰难。

        若是趁着这个时候收购田地,能以低价收下不少良田,非常合算。

        已有不少大小宗族如此办了。

        谭氏的族人也想借机拿出手中闲钱,收了良田以后,再让这些农户变成佃户为他们种田,而大宗族天然就有府县衙门关系,并不需要交多少公粮。

        里外里,是稳赚不赔买卖。

        这些年,每逢灾年便有人趁机收田,不光世家大族在收,宗室皇亲也在收,甚至压价收田,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今岁天冷的厉害,远过于往年,手头缺钱过冬的农户陡然多了起来。

        族中众人合了一封请示帖递了上来,不仅想要收田,还有不少人请求向族里借钱收田。

        如此一来,本来占了清崡县乃至宁南府大片良田的谭氏一族,此番又能扩大田产不计其数。

        族里众人的日子也会越发好过了。

        这本不是一件大事,族人跟族里借钱也是平常。

        谭廷本该提笔批下这张请示帖子,但笔悬起来,又被他放了下来。

        他看着那请示帖,陷入了沉默。

        若是经此收田,经过这一冬失去良田的农户,只怕更加艰难了。

        庶族农户的日子,看似不与世家大族相关。

        但他们过的不好,流民就会增多,世家大族与庶族农户之间摩擦也会增多起来。

        小摩小擦也就罢了,若是闹出流血大事,便不好收场。

        谭廷莫名想到了他的妻子。

        她也是庶族寒门出身,从前两家缔结婚约的时候,世家和庶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这般紧绷。

        不过是十年的工夫,两族已相互横眉冷眼,只要再有一事大闹出来,两族之间只怕更无法共存。

        届时,他与她又会怎样?

        谭廷皱了眉,将那请示帖推去一旁,另取了两张纸出来。

        朝堂里,打理朝政的太子一向以民为先,极又重农事,而谭氏早有族规,与邻为善,广交善缘,不可因势大而欺压弱小。

        他前后思虑一番,回了那封请示信,将朝中法度、太子态度,以及谭氏族规和祖宗训诫,条分缕析地说了。

        谭氏族中不会借出这笔钱,他同样告诫族人不要压价买田,因小失大。

        回了这封帖子,谭廷亲自去了一趟城外宗族田庄,将今岁过冬的事宜吩咐了几句。

        此番打了个来回,回到城中便听到了咿咿呀呀的唱戏声。

        谭廷于听戏一事并无太多兴致,但今日城中戏声正盛,远远看去,前方喧闹里传出唱声的正是时粹酒楼。

        正吉骑马跟在他家大爷身边,突然听到大爷问了一句。

        “我是不是许久没看戏了?”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把正吉都说愣了。

        正吉努力回忆了一下,“大爷好似有大半年没看戏了。”

        大半年,算不算很久呢?

        正吉不知道,却见自家大爷默了默,然后调转了马头。

        “嗯,那就看看吧。”

        正吉不敢耽搁,连忙跟上前去,见惯来不喜热闹的大爷,另外人头攒动的时粹酒楼前,下了马。

        清崡县不大,最热闹的就是这县衙大街。

        正吉见大爷倒是不急着进去看戏,反而目光看向远处巷子口一家不甚起眼的铺面上。

        那铺面门匾刻了四个字——吉祥印铺。

        正吉连忙上前,“大爷有什么吩咐?”

        大爷点了点头,刚要说又想起什么,看了他一眼。

        “你不行,让秦方去,让他不许透漏身份……”

        谭廷把事情吩咐给正吉,让正吉寻秦方去了。

        秦方是他在京城收的管事,想来最不像谭家人。

        谭廷看着远处的吉祥印铺,叹了口气。

        正吉走了,谭廷在喧闹的人群里四下看了看,并没看到什么人,于是抬脚进了酒楼

        他前脚踏进去,还没走出几丈远,便见有人从人群里挤出来,急急忙忙地朝他走了过来,同时让人从喧闹的人群里,分隔出一条道来。

        是时粹酒楼的方掌柜。

        方掌柜能在清崡县城开大酒楼,全凭谭家给面子,当下听说谭氏宗子竟然来了。

        起初他还以为下面的人骗他,但看到谭廷当真在此,汗都落了下来。

        他完全不知道这位宗子大爷是来做什么的,诚惶诚恐地引着往后面庭院走,但见这位大爷脚下不动,反而看了一眼戏台,又立时醒悟过来。

        “二爷定的桌就在看台正下方,正戏还没开场,大爷过去坐一坐?”

        他问了,见这位让人琢磨不透的大爷微微蹙眉。

        谭廷没想到,正戏没开场,谭建他们便卡着时辰也没到。

        方掌柜又要让人往坐台前为他开路,他开了口道罢了,“寻个远处窗下的座吧。”

        这又是什么意思?方掌柜满头都是雾水。

        不过谭廷也没让他继续猜下去,让他自行忙碌,自己坐去了窗边的雅座。

        约莫过了半刻钟的功夫,酒楼厅里突然静了几分,有人开道,有人清场,他转头向门前看去,一眼看见了说着笑着走进来的自家弟弟。

        明明也是娶了妻成了家的大男人了,还成天嘻嘻笑笑,看个戏堪比皇上出巡。

        谭廷厌弃地瞥了谭建一眼。

        谭建身后,便是弟媳杨蓁,杨蓁手里拿着花花绿绿许多玩意,可见是在街上好生逛了一番。

        他并未太在意,目光困在了杨蓁身后。

        她也走了进来。

        比起谭建杨蓁的热闹,她手上什么也没有,细细看去,才发现手腕上多了一串淡紫色的绢花串。

        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宝蓝襽边的长袄,没有镶毛的领口上露出半截白皙脖颈,时萃酒楼的大堂里喧闹非凡,似乎人人都在躁动,唯独她安静地站着。

        杨蓁看到了什么有趣的,转头叫了她,叽里咕噜跟她说了一大串话,谭建也在旁凑了两句。

        她和淡的神情似春风抚过幽潭,柔波四起,眼眸闪动了柔和晶亮的光,嘴角勾起了点点笑意。

        谭廷远远看着,莫名看住了。

        然而就在此时,她似有感应一般地突然转头看了过来。

        她一眼看见了他。

        只一瞬,脸上的笑意蒸发似得,忽得消散了,什么都没有了。

        谭廷愣在了那里。

        吉祥印铺。

        有工匠过来取一批刻刀。

        姜掌柜见了那工匠,便要恭喜他,“在谭家做事可好?你们可得勤快些,活干的细些,能留在谭家就更好了!”

        工匠说是,又叹了口气,“谭家是好,可谭家里有些人和姻亲,却不是省油的灯,我们险些把项氏夫人连累了!”

        他这么说,姜掌柜吓了一大跳,赶紧让他坐下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人就把昨日谭氏宗房里的事,原原本本都说了。

        “要不是夫人和咱们光明磊落,就要被这些小人祸害了去!当真是逃过一劫!”

        工匠说完,取了刻刀走了。

        姜掌柜半天没说出话来,冷汗顺着鬓角往下落,直到他外甥从乡下过来,叫了他一声,才回了神。

        “舅舅这是怎么了?”

        姜掌柜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说听到一桩惊人的事。

        “什么事?”外甥问。

        姜掌柜开口要说,铺子里进来一个面相陌生的客官。

        姜掌柜打住了话头,见这人一眼就看中了和字印。

        和字印经过几轮叫价,如今的价格姜掌柜已经十分满意,基本定下要出手了。

        有了意向的价格和买主,掌柜的对这人便不怎么太热情。

        偏这人当真看中了和字印,问起了价钱。

        姜掌柜实话实说,“这块印价钱偏高,客官有意向?客官可以再看看本店其他印章。”

        他这么说了,以为此人必知难而退了,没想到反而就拿住了那方印。

        “掌柜的开个价吧。”

        如此豪气,掌柜的可就不客气了,直接起了个高价。

        “二十两。”

        二十两,在这样年成的光景里,能买良田好几亩。

        他出了个高价,见那人果然皱了眉,“价钱不值。”

        掌柜的出价虽高,但要说此印不值他第一个不同意,正要说什么,之间那人径直拿出了三十两来。

        “这印至少值三十两。”

        姜掌柜懵了一下,见那人已将银钱推了过来,

        这……?原来这人说的不值,竟是这意思。

        但姜掌柜还是怀疑对方拿出来的是假银子。

        怎么还有人买东西加钱呢?

        他偷偷用指甲掐了一把银子,不是假的。

        姜掌柜又打量这人,这人操着一口京城口音,面孔也生,并非谭家人。

        这下姜掌柜真回了神,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立时不再犹豫了,直接了当地将和字印卖给了他。

        那人也甚是爱惜,小心收好带走了。

        姜掌柜仔细收了银子,暗暗高兴买了个好价钱,也能让项氏夫人手头松快些了。

        他高兴起来,一旁的外甥又问了一句。

        “舅舅方才到底要说什么惊人的事?”

        他那外甥名唤符耀,虽然家中不甚富裕,但学业却好,可惜要帮衬家中无法全心读书,只能有时来县里书肆看书,或者买一张青舟报抄来看。

        青州邸抄并非朝中的邸抄,而是隔壁维平府青舟书院,抄下京中来的邸抄,附上时文和趣闻,以极低价格卖给不能入学的寒门读书人看的报抄。

        符耀今日进城,就是买这个来了。

        姜掌柜没似方才那般激动张口就来,而是隐去谭氏的大名,只道是一位出身不高的女子,嫁进世家做宗妇的事情。

        符耀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下听了姜掌柜的话,一时将邸抄抛在了脑后。

        “怎么还有这样的事?若非那夫人清白,还不要被那些人诬陷死?少不得最后连带着把污名扣到我们这些身份不高的寒门庶族头上!”

        他气愤不已,“世族越发欺负人了!”

        他说着又问姜掌柜,“这是哪一家的事?!”

        姜掌柜被他说的,也跟着动了几分肝火,差点把那世族姓氏说了来,话到嘴边才咽了回去。

        他想起来,自家外甥的笔杆子甚是厉害,他眼下说了,万一被外甥抖搂出去就不好了。

        想来,以项氏夫人那般安静谨慎的性子,也不希望这事传出去,尤其要是传到拒此不远的青舟县她弟妹处。

        项氏夫人的胞弟项寓,姜掌柜也见过几次,那可不是忍气吞声的主儿,万一他知道了,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事

        姜掌柜有点后悔说给了外甥,只能嘱咐他,“你自己知道便罢了,此事莫要乱传,可记住了。”

        他见外甥哼哼着点了点头,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https://www.bsl88.cc/xs/2556032/636901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