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西厢记之撼起钟声动 > 第121章 箱箧馈巾帓

第121章 箱箧馈巾帓


琴童又说道:“我来时郎君中了状元,当今圣上大喜,诏令神策军首领派六名皇宫侍卫,专门为郎君在长安城跨马游街清道传呼,以表示恩宠。”

  红娘和崔莺莺听了不觉动容。

  “我家郎君神采飞扬,头戴双翼装饰,身披华丽锦袍,由皇宫的高手们引领开道,骑马在长安城的御街上巡游。”琴童绘声绘色地描述道,“路上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尤其是一些豪门士族的大家闺秀们,听说这位新科状元才貌双全,也忍不住跑出来远远地观望。"

  崔莺莺皱眉道:“哼,张珙这这禽兽不省事!只不过中了状元,居然自夸做官,游街三天,被人指指点点,可笑!”

  “相国夫人也是这么说的,有书信在这。”琴童道。

  崔莺莺接过书信,暗忖:“幸好我因为他离开了才减去了风流,不争气的是你寄来的书又给我添了些证据。说出来的承诺和嘴上说的不一样。”

  她无语地低头,书信在崔莺莺手里,眼泪模糊了她的视线。

  崔莺莺流着泪打开信看着,想道:“他也是流着泪写信吧,多半是写着写着就停住了笔还未写就先流出了泪,寄来的书上的泪迹还是有的。我将这新的泪痕和旧的泪痕一起掩盖。正是一个愁绪变成了两个。”

  崔莺莺轻声念着张珙的信:  "张珙百拜奉启芳卿可人妆次:自暮秋拜违,倏尔半载。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即日于招贤馆寄迹,以伺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夫人与贤妻忧念,特令琴童奉书驰报,庶几免虑。小生身虽遥而心常迩矣,恨不得鹣鹣比翼,邛邛并躯。重功名而薄恩爱者,诚有浅见贪饕之罪。他日面会,自当请谢不备。后成一绝,以奉清照: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崔莺莺读罢信,不由想道:“我郎君果然是状元,才高八斗,文采斐然!这信写得多好啊!”

  琴童与红娘听了,也互相对望一眼,微微点头,均想:“张珙这文笔,确是颇有功力。”

  “当初在月光下相约在西厢房里,如今却在琼林宴上匆匆相见。没想到我在东墙下占了鳌头,谁想得到我竟能在脂粉丛中夺魁,在脂粉丛中藏着锦绣前程呢!”崔莺莺又想道,“从今以后,我将把晚妆楼改建为至公楼,以示祝贺。”

  崔莺莺抹去泪珠,微笑着问琴童:“你吃饭了吗?”

  “禀告夫人知道,早晨到现在,我一直空立在厅前,哪有饭吃?”琴童乖巧地将称呼改成了夫人。

  崔莺莺脸上一红,转头说道:“红娘,你快拿饭给他吃。”

  吩咐完,崔莺莺又继续一遍又一遍重读着张生的信,哪怕已经烂熟在心。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感受到了张生对她的深深思念和爱意。

  红娘趁机赶紧去张罗,不一会,便端着饭菜,步履轻盈地回到了后堂。

  琴童坐在桌前,他看起来风尘仆仆,脸色有些苍白。红娘心疼地看着他,她知道他一定是因为赶路而没有好好吃饭。她心中想道:“宗旦阿弟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我要好好照顾他。”

  红娘将饭菜放在桌上,轻声说道:“琴童,你一定饿坏了,赶紧吃点东西吧。”

  说着身子背着崔莺莺,伸出手去,轻轻握了一下琴童的大手,感觉入手温暖无比,心中也不由大定。

  琴童感激地点了点头,一双大手将红娘的小手捂在掌心,一双星目望向红娘,眼中满是柔情。

  红娘不由地脸上绯红,只觉得心中如小鹿乱撞,有些害羞起来,想到身后的崔莺莺随时会发现,赶紧抽手。

  琴童微笑着,放开红娘的手,举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的吃相让红娘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她也曾因为赶路而忘记吃饭,那种饥饿的感觉她深有体会。

  看着琴童吃饭,红娘的眼圈渐渐红了。她赶紧背过身去,不让崔莺莺发现她的眼泪。她心中想道:“阿弟啊,今后不知谁能好好照顾你呢。”

  “多谢夫人赏赐,我就在这里吃饭,请夫人快写信吧。郎君叫小人问夫人要回信,这是紧急的事!”琴童边吃边说道。

  崔莺莺点点头,终于放下张珙的信,说道:“红娘,把笔砚拿来。”

  红娘拿来笔砚。崔莺莺心中早有千言万语,一挥而就,抬头对琴童说道:“书倒是已经写好了,没什么可以表达心意的,只有这一件汗衫、一条裹肚、一双袜儿、一张瑶琴、一枚玉簪、一支斑竹管笔。琴童,你要好好收拾。”

  又对红娘说:“红娘,取银十两来,就给琴童做回京师长安城的盘缠。”

  琴童心中一喜,想道:“好极,有十两银子,我便不用露宿荒野了。不过,这可不是给我住店的,是给这一堆汗衫、裹肚、袜儿、瑶琴、玉簪、斑竹管笔住店的。”

  红娘奇道:“姊夫得了官,难道没有这几样东西吗?为什么要寄给他呢?”

  “你不知道啊。”崔莺莺摇摇头,耐心说道:“这汗衫儿呀,他若是和衣躺下休息,那就等于和我同眠共枕,只要贴近他的身体,就不信不想起我的温柔情意。”

  红娘又故意问道:“那这裹肚要怎么呢?”

  “常常不要离开他的身边,守在他的身旁左右,牢牢地系在他心头。”崔莺莺痴痴地说道,抬头望向远方,仿佛能望见张珙一般。

  红娘继续问道:“那这袜儿是什么意思?”

  “拘束他的行动让他无法随意乱走。”崔莺莺收回目光,有些害羞地说道。

  红娘指着那张瑶琴问道:“这琴他那里自会有,拿又去怎样呢?”

  “当日写五言诗紧追着,后来因为七弦琴成了配偶。他怎肯冷落了诗中的意味,我则怕生疏了弦上的手法。”崔莺莺道。

  红娘拿起玉簪说道:“那这玉簪啊,有什么主意?”

  “我须有个缘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只怕他抛弃我于脑后。”崔莺莺道。

  红娘有看着礼物说道:“这斑竹管要怎样?”

  “湘江两岸秋,当日娥皇因虞舜而发愁,今日莺莺为君瑞而忧虑。这九嶷山下竹,共香罗衫袖口,都一般啼痕湿透。”崔莺莺有些哀愁道。“似这等泪斑宛然依旧,万古情缘一样愁。涕泪交流,怨恨难以收,对学士叮咛说缘由,是必须休忘旧!”

  崔莺莺又转头对着琴童说道:“琴童,这东西收拾好。”

  “好,我知道的。”琴童点头应道。

  崔莺莺又叮嘱道:“你每晚在野店上宿,休将包袱做枕头,怕油脂腻展污了难清洗。倘若水侵雨湿不要直接拧干,我则怕干了熨不开褶皱。你要一桩桩、一件件细心地收好。”

  琴童应了,想道:“哈哈,出门在外,我自然尽力帮你到底了。”

  崔莺莺心中不由想道:“鸿雁传信的书信这时已修好,情系人心早晚能休呢?远望天际尽头的长安城,我只能倚遍西楼,无尽思念。‘人不见,水空流。’”

  想到这里,泪水不由又滑落下来。

  琴童三口两口扒完饭,说道:“小人拜辞,现在就出发了。”

  “琴童,你见到官人说。”崔莺莺望着琴童踌躇道。

  琴童应道:“嗯,好,不过,说什么呀?”

  “他那里为我发愁,我这里因他消瘦。临行时啜赚人的巧舌头,指归期约定九月九,不觉的过了小春时候。到如今‘悔教夫婿觅封侯’。”

  琴童笑道:“夫人的话我记住了,我得了夫人的回信,现在就星夜回我家郎君话去了!”

  “好,那赶紧去吧!”崔莺莺说道。

  又转头对红娘说道:“红娘,你代我送琴童一程。”

  红娘惊喜万分,说道:“谢,不,是,小娘子。我去送琴童!”


  (https://www.bsl88.cc/xs/2556210/1111101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