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西厢记之撼起钟声动 > 第114章 隔日搜脂髓

第114章 隔日搜脂髓


深夜,一名黑衣人伏在长安大唐皇宫内的延英殿主梁之上,隐在黑暗中,不露一丝痕迹。

  梁下,一群宫女来回穿梭,清理寝宫直至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偶尔会互相轻轻说说话,咯咯娇笑几声。

  一名貌似为首的宫女跨进门来,顿时,宫女们鸦雀无声,垂手肃立两旁。

  那为首的宫女来回巡视了几遍,伸出手多方擦拭,收回手指见确无灰尘,这才点点头。

  众宫女如蒙大赦,赶紧推上中间的大殿正门,随着那为首的宫女由一边的偏门鱼贯而出。那为首的宫女站在门外,待所有人都出了延英殿,便探头望殿内常规性地上下左右望了望。

  那黑衣人在主梁上只见那为首的宫女眼光向梁上投来,心中一凛,眯起眼睛,屏住呼吸,不敢动弹。

  那为首的宫女只是机械而麻木地观望一番,并未仔细探查,随即便伸手拉上了大殿的偏门。

  延英殿中灯火通明,却是一片寂静,偶尔会有烛火噼啪之声。

  那黑衣人伏的时间长了,便有些酸麻,不由在梁上活动了一下四肢,心中只想:“不知李适这狗皇帝什么时候才结束宴请科举及第士子的宴会,前来此处就寝?”

  又过得一阵,正在懈怠疏懒之际,只听殿门发出吱呀一声。

  黑衣人神色一振,凝神往下望去,只见数名小宦官一左一右缓缓推开那几扇殿门,随即,门外十数名左右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由两侧偏门列队而入,分列门后两侧。

  黑衣人眉心一跳,心中想道:“这么多宿卫侍从都来了,看来狗皇帝马上就到了。”一手去探怀中利刃,牙关紧咬。

  只见一名宦官手持拂尘,挥动四方,由偏门走进延英殿,紧走几步,赶紧将龙椅上、书案上的灰尘掸了掸。

  这时只听宿卫侍从大声呐喊到:“圣人至!”余音绕梁,震的那黑衣人心中砰砰直跳,想着:“这狗皇帝好大的排场!”放眼往大殿正门望去。

  只见一个年约六十岁的肥头大耳的壮汉迈着霸气激昂的步伐,缓缓地走了进来。

  这壮汉面色白胖,剑眉英挺,丹凤眼不大,却精光四射。长鼻下八字髭胡向左右伸展到脸颊之外,唇下一点微粜,下巴有一把襞须。身穿一件明黄色织锦龙袍,并不戴冠。

  梁上的黑衣人心中暗喜,想来这壮汉便是大唐当朝皇帝李适这狗东西了,伏身梁上半日之久,并未白费功夫。

  只是这殿内密布宿卫侍从,个个膀大腰圆,怒目圆睁,不怒自威,手按刀柄,随时可跃起扑敌。自己固然已将性命置之度外,但要想在这重围之中,一举击杀狗皇帝,殊非易事,不觉捏了一把冷汗。

  寝宫延英殿的气氛,沉重而紧张。唐德宗李适坐在华丽的御座上,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面前的两位宦官——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窦文场与霍仙鸣。殿内的灯光昏暗,只有窗外淡淡的月光透进来,给这幽暗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窦文场,霍仙鸣,吐蕃的威胁日益加剧,上月中旬,吐蕃遣其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将兵十万解维州之围,维州的决战迫在眉睫。此次决战吐蕃,我大唐必须取得胜利。"  李适的声音低沉,"但战事耗资巨大,国库已是捉襟见肘,你们有何妙计,能既筹措军费,又不至于激起民怨?"

  窦文场垂首道:“陛下忧心国事,为民所想,我等岂能不尽力辅佐。”

  他恭声道:“陛下英明,此战对抗外敌,保我河山,实为当务之急。至于军费,臣愿出谋划策。”

  霍仙鸣紧跟其后,说道:“战事虽重,但民生疾苦不容忽视,再加税是否会激起民怨?”

  他谨慎地提出:“陛下,民心是国之大本,若重税,恐怕民不聊生。”

  李适深深地凝视着二人,内心波涛汹涌。他心中思道:“民众的安危与大唐的存亡岂可同日而语?但若不征税,国库又如何支撑这场战争?”

  他缓缓开口:“你们说得有理。但眼下形势危急,国库空虚,不得不采取非常之策。窦文场,你有何妙计?”

  窦文场神色冷峻,沉思片刻后道:"陛下,臣以为可设立'募捐令',号召富商巨贾捐资助战。此举既可减轻国库负担,又能彰显民间对朝廷的支持。"

  霍仙鸣则微微一笑,补充道:"陛下,除此之外,还可暂时提高商税,以此筹集军费。虽然此举可能会引起商人不满,但为了国家大义,相信他们也会理解的。"

  李适默然,心中想道:“此战关系重大,若不事先做足准备,恐怕难以取胜。但加重民众负担,实非吾之所愿。”他的目光从一人转至另一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寻找答案。

  窦文场感受到了皇帝的犹豫,便又道:"陛下,此乃非常之策。吐蕃势大,若不用此策,恐怕难以应对。"

  霍仙鸣则补充:"是的,陛下。此时不计一切代价,恐怕难以安抚边疆。一旦边疆不安,全国将受其波及。"

  见李适不语,窦文场与霍仙鸣互相望了一眼,交换了一下眼神。

  窦文场进言道:“陛下,臣有一计。当今大唐,天下盛世。百姓多用木制驴车通行,十数里内出行,最为方便。所以驾行者甚众。”

  李适闻言抬头看了看窦文场,感兴趣道:“哦?不用马么?”

  窦文场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得说道:“这个,马么,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那个......”

  “陛下,马匹养殖不易,售价不低,喂料精细,耗费极多。”霍仙鸣赶紧给窦文场解围,“百姓绝大多数是买不起的。”

  李适眉头一挑,说道:“不是我大唐是盛世吗?怎么还有人买不起马儿?”

  黑衣人在梁上听了好笑,差点笑出声来,气道:“这狗皇帝,不知是官员蒙蔽了他还是傻?什么大唐盛世,百姓吃不饱饭的都有,还买马?”

  窦文场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这些百姓,如若一直这样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自然买不起马,但是,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日益增长,终有一日,我大唐会国富民强,人人都买得起马儿的!”

  高帽一戴,李适心中舒服起来,微微点了点头。

  窦文场见李适心情好了些,又继续说道:“微臣以为,可颁布规制,百姓的驴车,须得符合朝廷规制,方可上路。”

  李适听了,探身道:“哦?有何规制啊?”

  霍仙鸣忙道:“这个么,可以规定,牛车、驴车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个时辰100里。”

  “嗯,”李适捋了捋胡子,说道,“那也足够了!”

  窦文场接口说道:“驴车整车重量不得大于一千斤;

  “一千斤?”李适想了想,“可以吧。”

  霍仙鸣绞尽脑汁,说道:“驴车的力气不得大于四百斤。”

  “对!对!”窦文场也赶紧道,“驴子吃的草料不得多于二十斤!”

  窦文场又想了想:“还得规定一点,驴车必须要具备人力拉动的功能。以免驴子没力气时,百姓可以自行拉回家。”

  黑衣人怒不可遏,心想:“这两个死太监,真是阴毒至极!”

  李适往后靠在椅背上,哈哈一笑道:“嗯,你们两个,倒是想得周到!不过,这样还是没钱啊!”


  (https://www.bsl88.cc/xs/2556210/1111101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