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走人生路之我是小厂医 > 第625章 工作支持(三合一)

第625章 工作支持(三合一)


想想陈宝珍也确实难,她刚从公司离开去地方担任市府领导,就遇上秦药总部搬迁,现在在主任任上,又有一家药厂要搬走,不上火才怪呢。

听到柳小强的话,李唐笑着摆了摆手:“我觉得这次应该不至于,三厂五厂合并,不是简单的人员合并,你跟她讲清楚,会在合并后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实现产能翻番。

也就是说合并后的新厂,相当于之前单独一个老厂产能的四倍。”

“如果是这样,那她还真不至于太难受,影响没多大的,不过……新厂建在哪个县,估计有的官司打了。”柳小强听了之后也搞明白了李唐的打算,点点头说到。

“那咱们就不管了,他们地方政府自己看着办吧,反正不能耽误咱们开工。”

“我知道了,我尽快召开一次总经理办公会,将各厂的搬迁工作形成决议,然后就让各厂跟地方政府沟通。”

“嗯,告诉他们,新厂的建设工作,最迟明年开春必须全部开工,谁家如果掉链子,那就别搬了,让他们跟地方政府讲清楚。”

“我知道了。”

“对了老柳,集团账上还有多少钱?”

“集团账上有一千七百多亿,各公司和各厂都分别还有一部分没交上来,要用钱吗?”

“不用”李唐摇了摇头:“等会省财厅的陈卫东要过来,我估计是谈明年六月就要到期的那笔,省里十年前发行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

“对,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财务部的王永国前两天还跟我汇报说,明年有一笔债券要到期,总金额……五十六亿是不是?”

“好像是的。”

“省里现在是什么意思?”

“具体的还不太清楚,不过我听有人提议说给咱们债转股。”

“债转股什么意思,那钱不是修路了么,怎么转股?”柳小强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大概意思就是把高速路某个收费站抵给咱们十年或二十年,这期间收费站收到的钱都是咱们的。”

“还能这样操作?”柳小强的眉头都快挑到天灵盖上去了。

“可这……那一个收费站每天才能收多少钱,我觉得别说十年二十年了,以那点车流量来说,五十年也未必能收回来吧?”

站在现在看,他说的还真没错。

可李唐知道,再过十年,社会上的私家汽车保有量就会直线上升,高速收费站也确实能收到不少钱,如果给他们三十年的收费权限,本金带利息绝对能收回来。

但这也要看是哪个收费站,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

不过,这次他猜错了,还是大错特错,陈卫东过来并不是要跟他谈这笔即将要到期的债券的相关事宜。

这笔五十六亿的债券到期后,省里会直接兑现。

也确实有人提议说以其他方式兑付,但这笔钱中还有秦山市的百分之三十,就算秦药能同意他们的提议,从去年起就开始惦记这笔钱的秦山市府也不可能答应。

陈卫东今天过来主要还是打前站,来探探李唐的口风。

有些事情不是领导们不能直接谈,而是需要一个缓冲。

像陈卫东现在过来说的这件事情,是姚良忠之前就确定的一个计划,如果由他或者现在接任的李玉昆跟李唐谈,那么领导们之间意见不一样怎么办?这件事儿是不是就崩了,没法再继续了。

可如果中间有个缓冲,那就会好很多,你这边对这件事儿有什么看法可以提出来,我这边看看计划能不能做进一步的修改,我这边修改完了,你再看看还有什么意见要提,只要大致方向能确定下来,然后两位领导就可以坐在一起慢慢谈了。

这时候谈,就不会有崩的风险,因为大家的大方向是相同的。

这样做,也可以缓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不至于把两个人逼到对立面去,这些都是身为下属必须要考虑的。

省财厅的领导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才让跟李唐私交不错的陈卫东先行过来。

“姐夫你说什么?省里想把全省的城市信用社整合起来,成立一家新的商业银行?”

听完陈卫东今天过来的目的,李唐有些愕然的又重复了一遍。

这家商业银行他当然知道,上一世最终也成立了。

当然啦,经营的到底好不好,他这个门外汉也不懂,反正截止他回来的时候人家还在经营中。

相比很多省市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相继暴雷,也没听说这家银行存在什么问题,相对来说省内各市的网点还不少,各种业务都开展着,最起码表面上看去经营还比较健康。

可他记忆中这家商业银行成立,好像都到一零年左右了吧,怎么这一世现在就被提出来了,难道是因为这一世的秦省比上一世要有钱的多?

跟他想的差不多,还真就是因为省里有钱,虽然钱再多也不够花。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随着入世谈判的进程加快,如果能入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会有一个新手保护期,但也有明确的逐步开放时间表。

所以,这两年四大行已经相继提出要转变职能,彻底变为商业银行。

从政策性银行转为商业银行,那么一切经营行为就都必须符合市场要求。

之前还能好点,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变化不大,从今年开始,各地政府都明确感受到当地的四大行分支机构不听招呼了。

以前地方国营企业很轻松就能办出来贷款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是不扶持地方经济发展,而是想要办贷款可以,必须手续齐全,该有的抵押物必须有。

想干指头蘸盐,能蘸多少算多少,还是歇着吧,几乎没可能了。

而且各家银行也开始疯狂的揽储,不再像以前那样坐在柜台里你爱存不存,为什么?

这几家银行的种种变化,都是为了降低资产不良率,为了能跟欧美那些商业银行看齐,免得到时候金融市场一开放,它们被那些跨国银行直接给捶死。

四大现在开始不听地方的招呼了,地方政府一下就急了,利用银行贷款盘活暂时经营不善的企业,这是正常操作。

现在突然就不给贷款了,要贷也行,必须有固定资产抵押,可问题是,那些企业能有多少固定资产拿出来抵押的。

土地?别开玩笑了,现在虽然房改了,土地转让形式也从划拨改为了有偿出让,可事实上是依然还不值钱。

至于拿地面附着物抵押,也就是厂房和生产线,企业敢拿去抵押,银行还不敢要呢,那些人又不懂那玩意,而且说穿了,到时候你不还贷款,我还真能把你的厂房和生产线收走吗?明显不可能。

所以一时之间就给卡到这里了,地方企业着急想贷款,银行因为上级的命令又不敢像以前那样给随便贷,就成了现在这个大眼瞪小眼的状态。

也是这段时期,民间借贷业务突飞猛增,那利息高的,以后的网贷砍头息跟现在这个比算个屁啊,现在是拦腰砍。

正是因为如此,省里有想法将原本各自为政的城市信用社整合一下,成立一家新的由省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银行,服务于省内的大小企业。

应该说想法不错,但如果这家银行成立后,像以前政策性银行那样操作,李唐是打死也不敢掺乎进去,那就是个天坑,多少钱都不够往进砸的。

凭秦药想把全省经营不善的企业都扶持起来?呵呵,再来一个也不够。

财厅的领导似乎也能明白他听到这事儿后的想法,来之前就跟陈卫东交待过。

“知道你的顾虑,按照目前的计划来看,省里是有意想将这家银行打造成一家正规的商业银行,甚至打算从欧美请正规的管理团队来管理。”

嚯!!

这让李唐还是有点吃惊的。

说实话,现在并不是成立地方商业银行的好时机,因为成立银行的审批手续非常困难。

信用社不同,不管是城市信用社,还是农村信用社,它都是一种政府指导的民间合作机构,并不是商业银行,只不过是看上去跟银行挺像的。

建立银行的审批手续需要央行以及上边的金融办来进行审核,正常的工作流程没个一年半载的都别想有什么结果,这中间如果哪个环节出点问题,那战线就不知道要拉多长了。

不过万事没有绝对,省里能把这事儿提上计划,很有可能是跟上边沟通过,如果上边也有意推行个试点,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假如准备新成立的银行,真能按照正规的商业银行模式来运营,那投资一家银行绝对可行,而且这还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有没有说这家新银行的注册资金具体是多少?”

“这个没说,现在也还说不到那里呢,毕竟八字都还没一撇,不过我听朝辉厅长提过一嘴,计划应该是不低于两百亿。”

野心不小啊!

这一世的秦省比上一世同期发展的可要好的多,去年全省的生产总值,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好像都已经达到十五年后的标准了。

领导们有点什么想法,让省里的经济总量再上一个台阶,实属正常。

秦药作为一家省属企业,肯定要服务于省里的大局,虽然上边的资管公司手中握有百分之四十三的股份,但按照协议上标明的,集团正常的投资经营活动,并不用征得他们的同意。

可以说,这个股东只有分红权和监督权,其他权力一概没有。

李唐对于秦药拥有除了高层的人事权之外的绝对控制权,只要他不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谁都不能来干预他的工作。

从无到现在年营收有可能超三千亿,这二十年来秦药的发展状况在那里摆着呢,没几个人敢当着他的面对企业经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姐夫你说的事儿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考虑一下,你回去可以跟你们领导说,原则上我是愿意支持省里的决策的。”

站在哪个身份就说哪儿的话,他现在是以秦药董事长的身份跟陈卫东谈事情,当然要将秦药的利益摆在前面。

如果是站在协商会主任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儿,那他也肯定会举双手双脚赞同。

正事谈完了,接下里二人就进入了闲聊模式。

“姐夫,我大姐和孩子都好着呢吧?”

李唐现在比以前更忙,杜娟又已经退休,俩人有段时间没见面了。

“好着呢,她一天就是在家带带孩子做做饭。”

杜娟带的孩子是她儿子陈斌的。

陈斌今年都已经三十了,军校毕业后分到了甘省的一支野战部队,在那边待了两年,李唐帮忙托人把他调回来,现在在省军区工作。

调回来后,杜娟给他儿子介绍的公司财务部的一个大学生,两家都比较满意,二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九六年结的婚,九八年年底生的孩子。

九七年后李唐不得不搬家,就把家属院杜娟家对面那套房子,以集资建房时的原价卖给了她,那套房子现在是她儿子儿媳的房了。

这个家属院里的房是集资建房,跟免费分的那些房不同,这里的房子可以买卖,价钱自行商量,但是,不能卖给外人。

因为家属院的福利待遇太好了,像什么水费电费只要不超过一定额度就免费,二十四小时热水等等,这些福利都是给自己人的,不是给外人的。

李唐现在的情况,以后是不可能再回家属院住了,所以,房子与其就那样空在那里,还不如卖给自己人算啦。

“妮妮呢,我记得她今年都二十六了吧,不是谈了个男朋友么,还不准备结婚?”

陈晓妮,杜娟家的小闺女,大学毕业后就进附二院从事行政工作,谈的对象是附二院一个还处于实习期的大夫叫许永化,孙红卫的学生。

“小许今年年底实习期就满了,应该能通过你们医院的考核独立接诊,他们打算等明年再说。”

“也对”李唐点了点头:“不能独立接诊的话,变数太大。”

给厂里随便安排个人,他从来不说什么,因为流水线操作,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学会。

医院的大夫不同,以后要面对的是患者,如果学艺不精就让接诊,那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所以,无论是谁,无论有什么关系,李唐都不会讲任何情面。

想要独立接诊,就必须通过医院的考核,而且实习期最长就是五年,两次考核的机会如果都没能通过,那不好意思,您还是另谋高就吧。

两家附院这些年淘汰出去的中医学生不知道有多少,还有不少是扛不住激烈竞争的压力自己半途退出的,至于这些人还能不能在别的医院获得机会,那不是他关心的。

“姐夫你回去了告诉妮妮,跟她哥一样,等她结婚的时候,我给她买辆车。”

“呵呵,你啊,买那么多车干嘛,她上大学的时候,你跟成栋一起给她买的那辆车现在还好好的呢。”

“不一回事儿好吧,结婚了就是组成新家庭了,那肯定得新车,房子成栋不是都给准备好了么,我只能选车了。”

其实陈晓妮结婚后可以申请公司的福利分房,不过那个家属院在东郊那边,距离这边有点远,到时候就看孩子自己怎么想了。

她小舅还就是盖房的,怎么也不可能少了她的房子。

陈卫东没有说什么坚决不让买的话,他只是有些感慨的看着李唐,这个跟妻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弟弟,真的是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一生,又从来不求任何回报。

老丈人当年突然离开化肥厂调去部里,算是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原本他还算是轻松的副乡长工作,立马就被调整到了山里,为此,妻子才找这个刚当上药厂厂长的弟弟帮忙调整工作。

没想到,正是这一找,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时也,命也。

“姐夫你干嘛这样看着我?”

李唐被陈卫东的目光看的有些心里发毛,拿起茶几上的烟丢过去了一根。

“呵呵,没什么。”接过烟点着后,陈卫东有些感慨的说道:“我只是刚才不知道怎么滴,突然间就想起了二十年前。”

“怎么?又怀念你的副乡长啦?还是怀念山里哪个村的寡妇?”

“去,想什么寡妇我想。我只是在想,当年娟儿如果没有找你,那我们一家人现在会是什么样?”

“那就不好说了,跟现在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当时我刚当上厂长,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对于乡里调整你的分管工作我也不知情。

不过就算大姐不找我,就那么大点地方,迟早我也能知道,等我知道后,我肯定也会过去找你们。”

这话陈卫东信呢,这么多年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摆着呢。

“别感慨了姐夫,生活啊,需要向前看。”

“可能是到岁数了吧,我发现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回忆过去了。”

“回忆什么回忆,你还是回去赶紧帮忙抱孩子去吧,这个抱大了接着就是妮妮的,小许家在外地,我估计,将来他俩的孩子可能还得你跟大姐帮忙。”

“妮妮的再看吧,说不定小许到时候把他妈接过来帮忙呢,毕竟咱不是招的上门女婿,看他们自己安排吧。”

陈卫东跟妻子商量过这个,虽然他们家现在的条件比小许家要好的多,但也没打算咄咄逼人。

将来需要他们帮忙带孩子,他们义无反顾,人家小许如果要把他妈妈接过来带,他们也不会说非得让他们带,哪怕人家小许打算把孩子送回老家去,只要妮妮同意,他们也不会反对。

孩子自己的生活,最好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过,当父母的,给孩子做个坚实后盾就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个家是他的退路。

知道李唐现在工作不是一般的忙,陈卫东并没有长坐,半个小时就离开了。

他走了以后,秘书室那边就立马拿过来一堆文件,直接就让李唐陷入到了文山之中。

……

与此同时,省高院某办公室,李书彤正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捧着自己的杯子小口喝着水,一边翻看着放在桌上的卷宗。

办公室里总共坐了五个人,大家都在忙着手头上的事情没人说话。

“咚咚咚……”

“请进”

听到敲门声,坐在距离办公室门最近的一个人头也没抬的说道。

“书彤”

“哎”

听到叫自己,李书彤抬起头应了一声,看到门口站的是她们庭下属办公室的行政工作人员,放下水杯就站了起来。

“书彤你手机没开机是不是?”

“昨晚忘充电已经关机了,有什么事儿嘛文静,不会是领导找我吧?”李书彤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机示意了一下。

“领导倒是没找你,你和你家刘定青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刚才在院子里看到他在我前边走着,便追上去问他为什么不给你打电话,他也跟我说他手机没电关机了。”

刘定青,李书彤的男朋友,准确的说是未婚夫,二人已经订婚了。

他们还是同年同专业的同学,不过没在一个班,在学校的时候也不熟悉,只是互相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

毕业工作后,书彤在省高院,刘定青进了省检,工作中偶尔会碰到,因为有同学这层关系在,便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一来二去的就走到了一起。

具体婚礼的日期经过两家磋商,定在零一年元旦,距离现在已经不到四个月了。

男方的家庭条件也还不错,父亲是省城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叫刘兴国,还有三年才退休,母亲以前在新华书店工作,现在已经闲赋在家。

他是家里的老二,上边还有个哥哥,今年三十三岁叫刘定林,是省城一个区公安局经侦队的副队长。

刘家老两口这几年也没少为小儿子的婚事发愁,张罗着给介绍了不少对象,可人家一个都没看上,眼瞅着就直奔三十去了,给老两口急得没法没法的。


  (https://www.bsl88.cc/xs/3541147/1111050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