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母妃读我心后,全家叛逆了 > 第26章 如此信物多多益善

第26章 如此信物多多益善


坤宁宫,栖霞殿。

  沈玉瑶从包袱中拿出金针,

  她的手法十分巧妙,随着指尖飞舞,一根根金针已在皇后的百会穴、听宫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耳门穴及太阳穴各入一针。

  随着金针的晃动,皇后的面色渐渐和缓,头上还丝丝缕缕冒出些青色烟雾。

  包袱中的小仙宝却面色潮红,细细密密的汗珠渗出额头。

  金针激出青涩的烟雾,慢慢开始变成白色。

  殿内的一炷艾香也即将燃尽...

  【呼...】

  【终于给拉回来了。】

  【虽然耗尽所有仙灵,也算值得!】

  【可惜,只能延寿两年...】

  【两年,应该够母妃离开这皇宫了.】

  【母妃...本仙...困...极  ...】

  沈玉瑶正在榻边收拾自己的金针,此刻听到小仙宝的心声,知道皇后娘娘终于得救,整个人都松了口气。

  那炷艾香燃尽时。

  躺在床榻上的皇后娘娘,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气后,幽幽醒转。

  沈玉瑶面带微笑。

  “母后万福!”

  她跪在榻边,手搭在皇后右腕上,再次切脉确认。

  脉象虽弱,但已平稳。

  沈玉瑶将皇后娘娘的手臂放下,再用锦被盖好。

  “是你啊,老四媳妇。”

  皇后缓缓睁开眼睛,面上隐约有一丝浅笑,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

  “母后,您早年亏损太重,又...”

  沈玉瑶略顿了顿,决定还是如实相告。

  “母后早些年随父皇连年征战,亏了身子骨,如今又忧思过重。”

  “任儿臣全力一搏,也只仅能延母后两年阳寿。”

  “本宫心里有数,本宫早是强弩之末。”

  皇后眼眶微红。

  “如今能得你所救,已属万幸......”

  皇后抬眼望去,这才看清,偌大的寝殿,竟然只有沈玉瑶在身旁!

  充满疑惑,皇后略撑起了下身子,沈玉瑶赶紧扶着她,缓缓地立起了小半个身子。

  沈玉瑶看出了皇后的疑惑,浅浅一笑说道;

  “启禀母后,适才儿臣施金针,为防打扰,父皇带着一众御医,宫人都在殿外等候。”

  沈玉瑶又伸手为皇后娘娘,拢了拢锦被。

  “难为你了。”

  皇后一听就明白了。

  一定是这个儿媳妇用性命做保,求着皇帝屏退众人。

  兴许,目的就是为了能有这说实话的机会。

  皇后轻笑一下,认真看来,沈玉瑶胸前还挂着个大大的包袱。

  包袱里,装着个沉睡的奶娃娃!

  “好啊好,真是个仙宝。”

  她已然猜到今日一定是这老四媳妇,还有民间传闻有仙术的小郡主合力才能救下她的。

  既然能多活两年,那就再多救一些罪不至死的老臣吧。

  皇后面带笑容,缓缓躺下。

  “两年,够了。”

  “母后,儿臣这就去禀告父皇,恐父皇忧心过重...”

  沈玉瑶心知皇后已明白个中缘由,便轻声提醒。

  “去吧,也让大家伙儿都松口气。”

  沈玉瑶站起身,走到大殿门口,躬身一礼。

  “启禀父皇,母后已然清醒。”

  “好!好!好!”

  正在殿外焦急踱步的皇帝,一听之下,大喜过望。

  抬脚跨进殿门,疾步走向皇后榻边。

  身后的宫人,御医们皆鱼贯而入。

  每个人的面上都是抑制不住的喜色,全身那紧绷的神经也都舒展开来。

  “皇上...”

  皇后的声音听着仍然有些虚弱,却明显不再是将死之人了。

  太医院院使张大人赶紧为皇后搭脉,面上神色也由凝重转而惊喜。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已无大碍,只需服些益气补血的汤药,便能康复!”

  “此话当真?”

  “老臣愿意性命担保!”

  “好!好!好!”

  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是未到伤心处.

  这几声好,皇帝说得已然是老泪纵横。

  “你等赶紧去研讨药方,将汤药呈上!”

  “臣,遵旨!”

  张院使躬身退下,临出殿门前,深深看了一眼沈玉瑶。

  宁王妃竟有如此精妙的医术,张院使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一眼,惊喜,好奇,感激,疑惑,惭愧。

  总之,此时的张院使心中那是五味杂陈,但最深的还是对沈玉瑶的感激,太医院众人,还有他,终于渡过一劫!

  皇后看着皇帝竟有如此情深,心中也是感慨。

  “皇上,今日多亏老四媳妇...”

  皇后微笑着示意沈玉瑶上前。

  “朕,知道!”

  皇帝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转头对沈玉瑶说道;

  “今日,你救皇后有功,可有所求?”

  “启禀父皇,儿臣并无所求。”

  沈玉瑶微微一笑。

  “只是,可否容儿臣回毓秀宫,小仙郡主已睡着了。”

  皇帝这才想起,这个老四媳妇是带着奶娃娃来救皇后的。

  他略一沉吟,从拇指上褪下一枚玉扳指交予沈玉瑶。

  “此乃朕之信物,今日之功,朕许你一个心愿!此物为证!”

  沈玉瑶也不推却,收下谢恩回宫。

  皇帝残暴,这保命的东西,还是多多益善!

  ......

  大夏朝,毓秀宫。

  院中的各种菊花开得正艳,天空中偶有几声大雁低回。

  沈玉瑶倚在窗前。

  这入宫也快五个月了,国公府已来了三封家书。

  而这三封家书全围绕一个主题,便是沈奕义的婚姻大事。

  想着这个四哥,沈玉瑶也是摇头叹息。

  五月殿试,沈奕义竟然因醉酒而未参试,白白错失入仕的机会。

  现如今更是从国子监退学,自己办了家诗社,平日里只以几位至交好友舞文弄墨为乐。

  当初退学时,国公爷便气得要不认沈奕义了,国公夫人好说歹说,国公爷才答应,若沈奕义今年内回乡完成婚姻大事,便既往不咎。

  国公夫人连写了两封书信给沈玉瑶,让她帮忙相看一下,看看京中可有门当户对的贤良女子为配。

  沈玉瑶也写了几封书信给自己闺中蜜友,拜托代为打听。

  无奈如今国公爷已经告老还乡,沈奕义自己又无心仕途,京中贵女寻了一圈,竟没有既门当户对,又愿意与之相配的人家。

  沈玉瑶最近收到的这封家书,是三哥所写,信中说国公夫人已经为此事忧心成疾。

  看来,这事必须尽早促成了。


  (https://www.bsl88.cc/xs/3593872/1111110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