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娘亲别慌,我种田超厉害 > 第五百四十二章 寿礼

第五百四十二章 寿礼


  八月二十二乃是延庆帝六十寿诞。

  这一天,延庆帝于摘星楼举办寿宴,宴请群臣。

  今日出席宴会的除了文武百官和皇子皇孙,还有诸邻邦附属国的使臣,真正是热闹非凡。

  在众人拜寿之后便是最受瞩目的环节——献寿礼。

  今日出席寿宴的宾客有六百余人,自然不可能人人都可以献礼,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一天什么也不要干了,光坐着收礼就是。

  其实众人给皇上的寿礼早已提前送出,宫中也进行了甄选,挑选了一些有意义的寿礼在今日进献,除了从群臣中挑选出来的寿礼之外,再就是自己邻邦及附属国的献礼。

  邻邦的献礼并无什么看头,几乎都是牲口、异兽、宝石和美人,几乎年年如此,差距就在数量上。

  众人对此虽然不感兴趣,但是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明明是稀松平常的寿礼,殿内官员们都表现得兴致盎然。

  在各国使者献礼之后,接下来轮到了众朝臣和皇子皇孙。

  直到这时,大家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他们都好奇今年都有谁的礼物被选了出来。

  “宣锦州知府喻哲茂进献寿礼。”

  “臣锦州知府喻哲茂代锦州十三万六干三百九十八名百姓献上万民伞十三柄,以贺皇上圣诞,愿皇上圣体康泰,国运昌盛。”

  今年三月初锦州地动,幸得老天庇佑提前预警,锦州十几万百姓才得以逃生,他们送来的万民伞确实很有代表意义。

  延庆帝特意问了锦州目前的情况,得知一切都在慢慢恢复正常,他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宣琼南府巡抚钱建德进献寿礼。”

  “臣琼南府巡抚钱建德献珊瑚树一株贺皇上圣诞,愿皇上万寿无疆,寿与天齐。”

  珊瑚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干年才能形成,因此被视为祥瑞长寿植物,钱建德送上来的这一株红色珊瑚形似松树,高过三尺,色泽艳丽,质地莹润,确实堪称至宝。

  在钱建德之后,又有四名官员献上了寿礼,在官员之后,皇四子沈睿荣跟皇九孙也当众献上了寿礼。

  这些东西大多跟那巨型珊瑚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珍稀罕见,特别是沈兆瑾送的那一块白玉原石,颜色纯净,质地细腻滋润,最夸张的是它的大小,足有六百余斤。

  因为延庆帝喜欢白玉,上行下效之下,白玉已经成为价格最高的玉石之一,沈兆瑾送的这块玉石头,如果放在市面上卖,卖个大几十万两那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在沈兆瑾之后被宣上殿的是八皇孙沈佑嘉。

  众人都非常好奇,这个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八皇孙究竟送了什么好东西,竟成了压轴上场的礼物。

  当众人看到五个侍卫担上来五担稻谷时,不由齐齐傻眼,这送的是什么礼?

  阿佑对旁人的情绪视若无睹,很是镇定道:“孙儿佑嘉送上亩产五百斤的稻种贺皇祖父寿诞,愿我大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他这话一出,殿内众人都诧异得忘记控制声音,一阵惊讶之声此起彼伏。

  他们没有听错吧,亩产五百斤?

  要知道如今粮食丰收也只有三百余斤,八皇孙是如何做到让粮食产量激增的?

  阿佑不顾众人的惊讶,接着又送了另一份寿礼:“孙儿佑嘉送上东山书院六万学子共同书写的万寿图贺皇祖父寿诞,愿我大晟繁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好,好,好!

  佑嘉的寿礼送得好!”

  延庆帝一连三个好,充分向众人证明他对这两份寿礼的满意。

  兴许是知道众人心中的疑惑,他直接问:“佑嘉,你刚刚说亩产五百斤的稻种,可有确认过,是否真的能收这么多粮食?”

  “回皇祖父,今日孙儿送上来的稻谷正是前几日刚从田里收割回来的,晒干之后一亩田的产量有五百三十六斤。

  孙儿是为贺皇祖父生日,提前收割了三亩地,其实收割时并未完全成熟。

  剩下的水稻还在田里,大约明后天便可收割,皇祖父若有兴趣,孙儿正想邀您一同去看看外面丰收的盛景。”

  “好,很好,朕一定要亲自看看!”

  听闻如今稻谷还在田里等待收割,那也就是说做不得假了!

  户部尚书贺经略可以算是场上最激动的人之一,农田税赋是户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如果真有亩产五百斤的高产粮种投入使用,那天下百姓能吃个饱饭,而他的户部也要迎来一波创收了。

  于是他也顾不得场合,直接向延庆帝请旨:“皇上,臣恳求能与皇上共赏丰收盛景。”

  “准奏。

  明日罢朝一日,众爱卿与朕共同见证这丰收时刻。”

  延庆帝讨论完阿佑的第一份礼物,注意力又落在了万寿图上。

  与其说是万寿图,不如说是万寿书比较好。

  这是各地东山书院的学子写的寿字图,每一页纸的主体是寿字,另外还有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写着自己的信息,另一个区域写着想对皇上说的话。

  今年是延庆帝六十寿诞,阿佑便准备了六万个寿字,装了满满四大箱。

  延庆帝从龙椅上走下来,亲自打开侍卫抬上来的箱子,随手拿了几张寿字图。

  好巧不巧,他看到的第一张寿字图是一名六十岁的老者写的。

  “佑嘉,东山书院经还有六十岁的老者在那里求学?”

  “回皇祖父,在徐奉县的东山书院确实有一个六十岁的老者求学。

  这名老者自幼家贫,家中无力送他读书,但他心中一直渴望读书,大约四年前,他找到了东山书院的蒙学班,问东山书院收学生可有年龄限制,如果没有的话,他想来读书。

  这位老者说为人子,他侍奉父母膝下直至二老离世;为人父他照顾儿女成人,为儿女安排婚嫁,并且为他们挣下一份家业,他能做的都做了,如今就想为自己活几年,想要圆了儿时的读书梦。

  东山书院的许院长说有教无类,只要真心向学,任何人都能来东山书院求学,于是这位老者便成了东山书院年龄最大的一个学子。

  据说这位老者是与他的曾孙一起入的蒙学班,当时还曾引起不少人热议。”

  这位老者除了给延庆帝写了一个寿字,还写了一段祝福语:皇上,您是个好皇上,您降低赋税,兴修水利,严惩贪官,驱逐外敌,给了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草民祝您健康长寿,平安喜乐。

  这段话简单直白,甚至有些不合规矩,但正是这样质朴的语言却让延庆帝感慨良多。

  他感叹道:“佑嘉,粮食乃一国之根基,读书人则是朝廷的希望和未来,你做得好,做得很好!”.


  (https://www.bsl88.cc/xs/807668/10973112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