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皇叔娇宠 > 第69章 69.第 69 章 赈灾(二更)

第69章 69.第 69 章 赈灾(二更)


69

        夏日的夜总是很吵闹,  蝉鸣风声,交治不断,吵得人根本无法入睡。

        几个拿着木杆子的小太监围着福宁殿旁边的大树,  眼疾手快地粘着树上鸣个不停的蝉。

        福宁殿的小书房里,烛火仍旧亮着,甚至比比窗外的月色更明亮。

        景宣帝坐在书桌后面,桌案上堆着几摞厚厚的折子,  他都不必翻,便知道上面写的一定都是关于西南涝灾和匪寇的事。

        底下跪着七八个臣子,  各个垂手低头,  沉默不语。

        景宣帝静静地凝视他们片刻,  忽然将桌上摆的整整齐齐的折子整个推下去,哗啦啦散落一地。

        臣子们皆是一愣,把脑袋扎的更低。

        景宣帝看着他们这样子,  怒火中烧,斥道:“十天前朕收到折子,说当地的情况已经好转,朝廷的赈灾银也已经拨下去了,正在借力安抚灾民。”

        “现在呢!!”

        他端起茶杯,使劲往桌上一掼,  气得呼吸不顺,咳嗽了两声,“现在就连县令都生死未卜,更遑论底下的灾民?匪寇更是盛行,河州都上了加急折子,说是被流民匪寇骚扰,请求朝廷支援。”

        “那河州可是离着同州十万八千里,  可见这同州知府有多废物!朕看,若不是河州这折子,下一次再听到消息,怕是这流民已经进到京城了吧!”

        这话已经算是十分严重了,底下人各自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生怕这时触了皇帝的眉头。

        景宣帝拧起眉,直接点名,“明安,你来说说。”

        明安是楼宴的字,他往前膝行两步,拱手道:“是。”

        大约是年轻人独有的锐意,他并不像其他朝臣那般瑟瑟畏惧,径直开口道:“回陛下,依臣拙见,同州知府起先一定没有想到这次涝灾会这般严重,所以才会选择隐瞒灾情,后来灾民流离失所,他怕担责,更是不敢说。

        “所以,朝廷接收到的消息才会这般滞后,以至于陛下的命令没有赶得上灾情的变化,虽说已经下了旨,拟了赈灾款项,但是已经无法试用于现在的同州了。

        “并且,消息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会引发灾民对于朝廷的信任危机,所以流民匪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只是被一时的愤怒冲昏了头脑,并不是真的要反朝廷,而朝廷应当做的,也并不是剿灭,而是安抚。”

        他的条理清晰明白,皇帝赞许地点点头,又问:“那依你的想法,现在该如何补救?”

        楼宴毫不犹豫,说:“依臣拙见,陛下应将同州知府革职祭天,以慰民心。”

        这是自然的,若非同州知府大着胆子瞒报,也不会有今日这般严重的后果,景宣帝是绝对不会再留着这等废物的。

        他点点头,问:“然后呢?”

        楼宴道:“陛下应下发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再到奉先殿,为所有的灾民祈福……”

        话没说话,立刻便有人打断,“胡闹!陛下天子之尊,怎可这么轻易就下发罪己诏,臣子的错,岂有陛下承担的道理?”

        就知道会有人这么说,楼宴并不意外,只是冷静地说:“且不说陛下用人不清,识人不明以至于延误灾情,就说为了这死于涝灾的七百一十三人,为了安抚剩下的百姓,陛下就该下罪己诏。”

        景宣帝皱了皱眉,静静地睨着他。楼宴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

        凭心而论,楼宴说的没有问题,向来天灾,历代皇帝都是要检讨自己。

        但是这次不同,这次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是同州知府延误了灾情,而他最近又一直焦虑于景立的问题,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如今要是真的下发罪己诏,那就不知是走个过场的问题,而且真的罪己了。

        景宣帝如何能承认自己错了?

        许久,他才盯着楼宴,开口道:“朕自然会去奉先殿为灾民祈福的。”

        他只应允了后半句,而没有理会前半句,这便是拒绝,也给了楼宴一个台阶下。

        楼宴握拳的手指微微一顿,然后才恭敬地磕了个头,高呼,“吾皇圣明。”

        这便是景宣帝最欣赏楼宴的一点,识时务。

        他向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因此,就算是直言不讳的谏臣,皇帝也愿意给他几分脸面。

        “这件事之后便交给明安全权处理。”他越过那么些个老臣,专门点了楼宴的名字,“朕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

        楼宴磕头,郑重道:“是。”

        -

        西南涝灾的消息就算再滞后迟缓,也终于是传进了京城。

        青妩听说当地的难民已经四散,忍不住问景立,道:“王爷,您说他们会不会是往京城来了?”

        景立摇头,“同州还在万霞山的南边,他们若是想来京城,必要翻过万霞山,实在是太远了。”

        景立道:“我猜,他们只会就地里在附近,不管是抢也好,乞讨也好,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先活下去,然后才能等到朝廷的救援。”

        青妩半知半解地点头,她的消息都是从姝红送来的邸报中得知的,听说西南已经死了七八百人,还有当地的父母官也是不知所踪。

        青妩问:“王爷,会没事的,对吗?”

        景立揽她过来,让她坐到自己的腿上,抱着她,“只看如今朝廷怎么处理,只要能妥善安置,是能够及时止损的。”

        毕竟,现在把老百姓逼疯的,还是对于朝廷的信任危机。

        涝灾发生后的十天内,整个县城都要被洪水冲没,许多人都是在睡梦中就被冲走,消失了。

        这样大的天灾,他们该有多绝望,可是这时候,朝廷却因为没有收到消息,仍然还是表面上的那个歌舞升平的模样,没有人理会他们。

        这样的情况下,灾民们又怎能不愤怒。后续灾款下拨,更是只听得数目,不见真金白银。

        苦苦期盼的灾民,也只能走投无路。

        但毕竟,他们只是有些失望,但多数还是对朝廷充满期盼的。

        可是朝廷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了,一连十几单谕旨发出,其中有一多半都是安抚说教的空话,完全没有用。

        剩下一半,也不过是些普通的拨款赈灾。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作为一个君主,皇帝的脸面自然高于一切,景立知道,景宣帝多半是不能做到的。

        御书房。

        这已经是楼宴今天第四次递折子进来了,景宣帝见他都要见烦了,只因为他这四次说得都是一件事。

        “臣请陛下派一位皇室子弟亲自到往同州,安抚民心。”

        景宣帝神色晦暗不明,“你说,派谁去?”

        他膝下子嗣不丰,成年的儿子更是寥寥无几,长子就是太子。

        其实按理说,这样的情况,太子亲自前往也再正常不过,既是树立威信,也是涨涨见识。

        可是,景宣帝很了解自己这个儿子,自小被娇惯得性子跋扈,又天真。

        他还年轻,连弱冠的年岁都没到,如何经历得了这样大的场面。

        而太子不行,底下的几个自然也不在备选的结果之中。

        皇子不行,那便只能是皇弟和皇兄了,可他思虑一周,也没有想到谁能去办这个差事,既有能力,又能代表皇家脸面。

        楼宴给了一个答案,“楚王,景立。”

        “楚王?”景宣帝霎时握紧了身侧的拳头,青筋绷紧,眼底又冷意稍纵即逝。

        楼宴却仿佛全然没有注意到皇帝语气中的不高兴,认真地解释道:“楚王殿下是先帝嫡子,天子之弟,一品亲王,地位之尊,其他王爷无人能比。”

        “二则是王爷曾是武将,又恰好在西南监军,对于当地的地势,和情形都甚是了解。若是让楚王去,臣以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说的自然是句句属实,景宣帝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派景立去,应当是最好的决定。

        可是,他越是厉害,景宣帝就越是不能让他去。

        本就在西南威望十足,这三年沉寂都没能让人忘记他的功劳。若是再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之前这三年岂非白来一场,他辛辛苦苦摆好的棋盘,又会重回空白一片。

        景宣帝是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楼宴见他沉默,也明白皇帝陛下心里是在想什么,他家当年也算是牵扯进去了一半,多少知道些许的真相。

        按理说,有关景立的事他该避嫌,但也正是这样的不避嫌,才让景宣帝对他另眼相待。

        因此,楼宴并不灰心,反而接着劝道:“臣知陛下心中疑虑,楚王殿下的身子不好,而西南天气湿热,地势也陡峭,您担心楚王受不住。”

        “但是楚王既为皇家子弟,便有为国为民的责任,而等楚王殿下能顺利完成这一桩差事之后,西南重回太平,相比百姓也能理解陛下先国后家的苦心了。”

        这一番话实在是聪明,既是劝皇帝三思,又维护了皇帝的面子。

        但最重要的是,景宣帝忽然反应过来,景立的身子虽然已经逐渐好转,但到底是中了毒,在王府里当了几年的废人,不同于往日。

        景立若是真去了西南,能不能平安回来都是两回事。

        他又何必这般担心忧虑?

        更何况,能不能回来,也不是景立说了算的。

        景宣帝一下子冷静下来,曲起的手指在奏折上轻轻敲击,楼宴知道,他在思考。

        楼宴很识趣地没有打扰,跪在地下安静的等着。

        半晌,终于听到皇帝迟迟的嗯了一声,应允道:“你说的不错,这西南的事还是该让十七去。”

        “拟旨吧。”


  (https://www.bsl88.cc/xs/837411/63797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