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清穿之咸鱼良妾 > 第139章 嘉奖

第139章 嘉奖


大家都不敢确定皇上是怎么想的,  之前他还说过让大家推举太子的人选,结果大臣们推选了,皇上又反悔了,  复立二阿哥为太子,而他们推举的八阿哥被皇上给骂了一顿,  都吐血了,  前车之鉴在那里,  所以雍亲王一点都不因为皇阿玛对自己儿子的另眼相待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依旧很稳得住,  在自己的园子沉迷种地。

不过虽然他稳得住,  其他人却不好说了。

有许多人是迫不及待想要投机的,要是去投靠的太迟了,那还有他们的位置吗?

现在一时之间找不到四阿哥也没关系,总有些人现在是找得到的。

比如四阿哥的妻族、门人等等。

身为妻族,  乌拉那拉家这段时间家中车水马龙,但乌拉那拉家有些人心里不大好受。

今年皇太后去了,  雍亲王的大格格也是今年去的。

现在看着雍亲王的四阿哥在皇上那里这么有脸,  实在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些遐想。

若是真的有那么一日,  雅慧就是公主,  那他日后就是额驸!

可是现在……

林家这个时候也有许多人上门,  林如海闭门不出,这才得了耳边的清静。

林如海心里是在为外孙担心的,  他才十一岁。

虽然皇家的孩子一贯早慧,但那也是孩子。

林如海只希望弘历能在这一片繁华中保持本心。

若是保持不住……林如海想到了先太子的次子,实际上的庶长子弘晳,  他是皇上的皇长孙,  在太子还在位的时候风光无限,  自从太子被废,他的身份就尴尬了,但他一直没有过过苦日子,皇上对他多有关照,现在也在跟其他小阿哥一样在上书房。

只是……他好似依旧还沉醉在过去的日子里。

*

京城发生的事情让人目不暇接,在南方庄子上的云舒瑶日子却是十分清静,加上孙子和侄子都跟着去了黛玉那边,留下她一个主子更是自由自在。

这里的下人也不会反驳她的意见,而且她刚来到这里,就先把这里的账目过了一遍,紧了紧这些庄头身上的皮,更不用担心了。

这在所有地方都是一样的,只要不过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水至清则无鱼。

她就在这边用她的技能继续催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好消息。

这小麦良种能够增产,已经到达极限了吗?

没有。

还有水稻,它的极限更是看不到头。

她来南方虽然闲散,却也是有任务的,皇上还派了人手辅佐。

这人也识趣,云舒瑶做什么一概不管,她有什么吩咐,也会尽力满足。

而在庄子里的人看来,这位侯爷的性子是有些特立独行的。

她自己带了人来照顾她的起居,不需要他们靠太近去献殷勤,她喜欢安静,不爱吵闹,那些一箩筐一箩筐的帖子全都放置在一旁,对他们有要求的,就是提供足够新鲜的食材,某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很好伺候的主子。

而且因为她做的事,庄子上的人也是与有荣焉,他们这里之前就种植良种小麦,看着那沉甸甸的麦穗,心中就无限欢喜,现在看到侯爷又在继续研究小麦和水稻,一个个的都激动了起来,要是在这里有了成绩,他们也出过一些力,足以让他们骄傲的跟子孙讲古了。

在这里的时间好像过的特别快,转眼就到了康熙五十七年,这一年又发生了大事,西藏那边战事不顺,然后康熙封了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也就是大将军王。

康熙在众多皇子中选择了他,还一再表达了他对十四阿哥的重视,据说十四阿哥被立为储君的可能性很高。

当云舒瑶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云舒瑶知道了这个消息,然后呢?

她又自知之明,她不会政治,也不会打仗。

就算她个人武力值再高,不会的就是不会。

这没关系,扬长避短,现在她的长处就是擅长培育种子,这一点都不比开疆扩土的功劳小。

对她来说还轻松。

用异能催生,再到田间地头转转,做做笔记,指挥其他人做事,做出一副勤劳的样子,就可以糊弄过去了。

大部分时间,她都能自由支配,可以静心修炼,闲暇时分,有心情了,也会去附近的庙宇或者是湖泊游船,日子过得十分悠哉。

在休沐日的时候,她的侄儿会过来这边看她,看到她这样子再看看自己,也不由得一声叹息。

他为了在科考不得停歇,有朝一日真考中了做官,为了治下百姓也要尽心尽力,想要过上这样的舒心日子,得要等他致仕才成了。

云舒瑶对他的羡慕笑而不语,她是定了主意要在这边做出了一定成绩之后才回京城的。

其实也不远。

因为小麦和水稻的她是一起着手的,小麦先出成绩,水稻慢一些,但之前就有方向了,现在不过在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延伸。

几年时间,足够了。

所以她在这里一待,就待到了康熙五十九年,得到了让她满意的结果,看看年份,感觉也差不多了,也想儿子女儿了,可以回去了。

她这一说要回去,黛玉:“……”

她十分不舍。

元哥儿就在书院上学,住在她家中,她很喜欢侄子。

现在他这一回去,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见面了。

元哥儿已经十二了,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面如冠玉,文采斐然,陈漓数年悉心教导,不止一次说过若是自己有女儿、侄女,一定要和他结亲的话来,让元哥儿哭笑不得。

他是擅长读书没错,但从祖父、父亲论,谁又不擅长?

他并没有姑姑、姑父说的那么好。

在这点上,元哥儿觉得要多亏了祖母的“打击教育”,让他知道了外面的天地有多广,自己又有多渺小。

他被夸赞,一个是亲人,一个是家世,听到他耳边,自然好话更多。

云舒瑶这一回京,就先去面圣。

她这几年改良了水稻的种子,这种水稻它的产量提高的跟之前的小麦差不多,也能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增收三成至五成左右。

而且还研究了另一种方向,它虽然产量增加的不多,但它有个极大的优点就是耐旱,在一些缺水的地区,也能种植水稻了。

近距离的向皇上汇报的时候,云舒瑶注意着康熙的状态,然后发现这几年的时间,康熙他……衰老了许多。

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只是让人代替他亲眼去看,面上看着激动,却不大对劲。

云舒瑶的感知非常人可比,所以她注意到了康熙在袖子下半遮掩着的手不受控制的在轻轻颤抖,于是他把手完全盖住了。

云舒瑶注意到了也当没注意到,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

康熙之前是中过风的,现在看来,更严重了。

云舒瑶这几年做了什么,康熙很清楚,一切都有人仔细报上来,所以并没有耽误太长时间,云舒瑶就离开了皇宫。

她一回到去,就进了书房,问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林如海沉默了一阵,叹息:“有些事不能入他人耳,也不能留下文字。”

所以他没有告诉她。

要说起来,并没有闹出多大的乱子。

只是先太子在被圈禁中听到了十四阿哥被册封为抚远大将军的不知道因为什么恩怨,集了他的一些未被清算的死忠,发起了逼宫。

这场叛乱在刚开始就被消弭于无形了,然后太子直接自刎了,并没有动摇到当今,但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一个亲手养大的儿子这样做,无疑伤到了他的心。

在这方面,康熙是个比较心软的。

无论是哪个阿哥,他顶多就是圈禁,没有杀子,那一闹,二阿哥去世,身边的人倒了血霉,血流成河。

之后,皇上的身体就出了一些问题。

近身的大臣多少都能察觉到一些,只是都讳莫如深,不曾在外面提起。

云舒瑶一声叹息:“原来如此。”

“那现在京中,哪位呼声最高?”

林如海:“十四。”

十四阿哥在西藏得了捷报,皇上大喜,立了碑文嘉奖,加上有德妃,有八爷党在背后支持,他的呼声是最高的。

云舒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四阿哥呢?”

林如海不说话了。

不争,即是争。

在他看来,四阿哥的可能性才是最高的。

无他,四阿哥在政事上的理念于国是最有利的。

而当今,圣名在外。

即使晚年宽容了些,纵容了不少人,但他难道不知道弊端所在?只是为了名,也是老了雄心不再,但他心中肯定也有数。

易地而处,若是自己处在圣上的位置,他只会选择四阿哥。

当然,揣摩圣意是大罪,哪怕是自己的枕边人,林如海也不会说出口,任何秘密,只要说出口,就有暴露的风险。

但这对云舒瑶来说就足够了。

这说明林如海并不看好十四。

前脚云舒瑶的嘉奖下来了,后脚林如海直接在宫里不出来了。

不仅仅是林如海,所有重臣都在宫里没有出来,然后其他皇子阿哥也纷纷进宫,有进无出。

琛玉脸色很凝重:“母亲,我们闭门谢客。”

因为刚得了嘉奖,他们家门外的巷子都被堵住了,现在情况很不妙。

他猜测是圣上出了什么事了,这是最乱的时候。

闭门谢客的不仅仅只有他们家,在京城嗅觉灵敏的人很多。

见势不妙,一个个都缩了。

门外,时不时有兵丁路过,京城气氛紧张,百姓如非必要,也闭门不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日,皇宫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有人出来了,跟着出来的,还有石破天惊的消息。

皇上前几日又中风了,原因暂时还不明,昏迷不醒,于是大臣皇子都守在龙榻前,太医使出浑身解数,皇上终于苏醒了。

但他的情况仍旧未脱离险期,无法执政,于是他点了四阿哥择日登基!

这对于四阿哥来说是惊大过于喜,跪地言不敢受,三辞三让,但皇上让心腹拟旨,盖玉玺昭告天下,事已成定局。

这对其他皇子有多惊讶不必说,就是云舒瑶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怀疑自己的耳朵,看着憔悴不已的林如海,“当真?”

林如海因为这几日没怎么合眼疲惫,却又十分亢奋,“当真,钦天监已经挑了日子,皇上圈了三日后,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

四阿哥登基,果然是四阿哥登基!他的猜测,没有错!

云舒瑶:“……”

她犹豫了一下,才问:“皇上的身体……”

说到这个,林如海皱眉不语,情况不太好。

云舒瑶懂了。

怪不得这么急。

若是康熙没有立下储君就去世了,以他儿子的能耐,这天下不乱才怪,那之前呼声最高的十四阿哥还在西藏领兵。

现在定下来了,他就不用那么担心爱新觉罗家的未来了。

这对于四阿哥一系来说是大喜事,对其他人来说就未必了。

这样大的事,第一时间就传遍了整个京城,还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外扩散。

贾家也知道了这件事。

在病床上辛苦熬着的贾母听到了这个消息,登时一口血就吐了出来。

居然是四阿哥!

万万没想到是四阿哥!

贾母后悔了,后悔的心肝肺疼,若是当初让元春去四阿哥府上,哪里还有林家的事?

这份后悔,让她再也稳不住原来的心态。

大夫被急急请了过来,把脉后,看着昏迷不醒的贾家老太君,不禁摇头叹息:“老太君时日无多,诸位准备后事吧。”

以她的年岁,这也是喜丧了。

贾府众人:“???”

他们又惊又怕,在传出四阿哥要登基消息的当口,他们家老祖宗听了吐血身亡,这要是传出去,他们家还能得个好吗?!


  (https://www.bsl88.cc/xs/839736/694010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