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清穿之咸鱼良妾 > 第136章 封侯

第136章 封侯


这功劳连一个孩子都能看得清楚,  康熙当然看得更加分明,这也是他的功绩,日后将会在史书上又留下一笔。

他也在想,  要怎么赏她?

如果是男子,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但她是一个女子,  还是一个妾,那么他的赏赐就要换一种方式了。

康熙还对云氏抱有期待,这些小麦良种已经到极限了吗?

未必。

现在云氏也还年轻,  看她的身体状态,她未来应该不会短寿,  而且她还在研究水稻良种,若是也能有所成就……

总而言之,  在他有生之年发现这么一个人才是一件幸事。

所以在小规模定点实验三年后,  康熙确认了这些良种的作用。

在一般的土地,  能增产三成五左右,  若是上等地,肥料,  加上精耕细作,  甚至能堪堪达到五成!

那些肥料用在水稻等其他粮食也有效果,  按不同的粮食种类,  增收半成到一成左右,  这些都是常见的东西,只是因为堆肥的手法、步骤不一样,就能有这样惊人的改变!

凡是推广开的地方,那些经年的老农在收成之日,都要跪地大呼圣上圣明,  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才能勉强能抒发一点内心的激动。

于是在康熙五十五年,云舒瑶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圣旨。

之所以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云舒瑶设想过康熙会怎么赏赐她,最直观的一种就是给她爵位,从之前康熙给了她一个诰命来看,他不会忌讳她是女子就把她的功劳分摊给夫家。

现在林如海、琛玉都有功劳,但主要的功劳毫无疑问是她。

所以她封侯了,定丰候。

这在云舒瑶的意料之中,但这圣旨中还有一条,有一个前提,提到了林如海之妻云氏。

她现在还是妾。

百姓抬妾为妻的不是没有,民不举官不究,但若是官员这样做,就是一个明晃晃的把柄。

只要还有心于仕途的,都会爱惜羽毛。

好比云舒瑶现如今,她在林家跟正室夫人相差无几,但在名份上就是差了一等,但现在,她被抬为妻了,而且无人可以拿这事说嘴。

因为这跟一般的情况不同,一般人以妾为妻不可取,若是有功劳让皇上同意,那另说。

一开始云舒瑶有些意外,但再想想也不意外,对于康熙来说这就是顺水人情,但对自己,就是一个足以让她“感恩戴德”的恩典。

云舒瑶确实也承这份情,她为继室,那么两个孩子的身份就变了,从庶出成为继室所出嫡子。

他们管云家也能大声的叫一声外家。

除了云舒瑶自己本身封爵以外,林如海也因功升官了,他在这几年中已经成功进入了内阁,现在因为工部尚书致仕了,又成了新任工部尚书。

就是琛玉,也因为因地制宜,升官了,从一开始的知县到通判,再到同知,可以预见,只要不犯错,很快又能上升一个台阶。

而且他这一升官,总算是从地方回到京城附近了。

等他上任,家人之间就不用相隔那么远距离相见不得了。

儿媳妇也可以带着孩子常回京城了。

这些年,家里的孩子多了一个,是唐婉欣跟去任上之后生的,是个女儿,名叫曦儿,今年已经两岁了。

收下圣旨,老太太已经欢喜的说不出话来了,她抖着手,自己腿软,都不能靠自己起身,还是儿子扶她起来的,她已经失去了知觉,眼睛不能从圣旨上离开,这真的不是做梦?

他们林家又有爵位了!

虽然现在有爵位的不姓林,那也是自己儿媳妇!也是林家人!而且下一代又是姓林的了,一样!

越想,老太太就越是兴奋。

“你是个有福之人,我林家,也是个有福的!”老太太这时候突然觉得每年坚持给穷苦人家旧衣、施药,积攒功德的事做的极好,一时半会或许看不出什么,但只要功德积攒够了,也是会反馈的,所以这样的好事落在了林家,幸好当初她没有错过云家!

林家命运的改变,少不得她!

林如海也十分感慨,他这一步是托了她的福了,不然他想要当上尚书,估计还要等两年。

老尚书的年龄是大,也不是不能熬多两年。

府中下人更是人人脸上带笑,这下好了,他们现在是侯府的人了!

还是被皇上十分看中,亲自题字的侯府!

这道圣旨一下,就在京城里震荡开了。

这几年只有接触到这方面的那部分人员知道,听到了这道圣旨并不意外,大部分的人还是不知道的,尤其是老百姓。

听到别人说起来还以为是假的,“这真的是圣旨?还封侯了?”

封侯多难啊,不是立下什么大功劳,现在已经很少封侯了。

有人语气肯定:“当然是真的,今日颁发的圣旨,侯府的牌匾都已经做好送过去了,那可是圣上亲笔!”

有些人将信将疑了:“真的?”

有人信誓旦旦:“真的,是我亲眼看到那牌匾挂上去的!”

又听到有人说:“是真的,我娘子村子那里种的就应该是这种小麦,神秘的很,我们外村人都不允许靠近,据说收成增加了很多,现在看来应该就是这个。”

“我二叔也听人说起过,他在衙门办事,据说这个已经研究好些年了,现在估计是看准了没问题才下旨嘉奖的。”

百姓激动了:“那小麦增产若是真的,那侯爷真厉害,这还是一个女子!”

虽然是女子让他们有些不敢相信,但要是真的,别说是女子,就是妖怪也要拜一拜啊!

有的人坚决不信:“这不可能是真的,肯定是说书人瞎编的,下地的不都是男子,有经验的老农就没有女子的,还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后宅妇人,这话传的太荒诞了!”

这话确实有道理啊,旁听的人左右摇摆。

相信的人依旧坚定:“你们也不想想,若是假的,能有圣旨?能直接给她封侯?皇上英明神武,谁敢犯欺君之罪?”敢去骗皇上,是觉得脖子太硬了吗?

“那我们要怎么得到这良种,我想要这良种试一试,哪怕比不得圣旨上说的,增产一成那也极好了。”这样家里的汤水就能浓稠一些了。

“是啊,要是真的呢,这种了家里就能多打一些麦子了。”

“快去看,衙门贴了通告,由里正报上去有多少人想要这种良种,每个村限额,先到先得,老张你要报名试一试吗?”

那名为老张的中年汉子犹豫了一下,咬牙:“我先去通告那里看看,看看读书人怎么说,若是真的,我就去报名,先用两亩地试试!”

有的人依旧质疑:“这绝对是假的,走走走,通告在哪,我去看看,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好的麦种,要是种了,小心颗粒无收!”

……

各种声音都有,总的来说,因为康熙的那道圣旨,大部分人还是相信的成分多一些,想要让他们完全相信,就得要他们眼见为实才行。

眼见为实,也不是不行。

有一些还没有收割的地方公开了,想要去看的随时都能去看。

这良种是要推广的,皇上当然不会阻止这个消息传开。

云家现在京城里云舒瑶两个弟弟都不在,他们都在外任,留在京城里的是云舒瑶的堂兄云常,他是云舒瑶大伯的长子,听到圣旨下了,立刻就去了祖宗排位那里告诉诸位先祖。

他们云家,有人光宗耀祖,封侯了!

然后他立刻让人去给二叔二婶带话,若是有空的话,进京一趟。

虽然二叔现在不在白丽县任职了,却也在京城附近。

而贾家上下都沉默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两个坏消息,一个坏消息是现在林家有了继室,那么林如海跟贾家的关系就更远了一层,哪怕他又升官了,贾家也沾不到什么光。

第二个坏消息是京城多了这么一位炙手可热的新贵,但她们之前的态度并不好,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怀恨在心报复她们。

易地而处,王二太太若是云舒瑶,她不会放过以前位卑时看不起她的人。

所以她的大脑一阵发晕,“这、这可怎么是好?”

然后她就告诉了贾母,贾母瞪圆了眼睛,有着明显的不敢置信,王二太太满嘴苦涩:“老祖宗,是真的,今日颁发的圣旨,整个京城都传遍了。”

贾母一阵气息不稳,王熙凤连忙劝道,“老祖宗你千万别激动,身体要紧。”

她这一说身体,贾母就惊醒了,闭上眼睛表示自己累了,要好好休息,她不能再听了,也不想再听下去了,她还不想死。

跟林家的关系已经这样了,林家对贾家吝啬帮助,现在这样跟原来其实也没多大差别,她不用着急,至于报复贾家,那应该也不会,宫里还有娘娘和小阿哥在,哪怕云氏是为了她生的孩子,也不会对原配家做的太明显的。

贾母劝着自己想开了,王二太太却是越想,心里那口气越堵得慌。

贾家十里红妆嫁了一个嫡女给林如海,现在林如海风光了,却跟贾家无关了,真是越想越呕血!

让王二太太呕血的事还有。

因为公开让大家观看庄子里良种小麦的种植情况,真有不少人去看了,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农,这一去,看着那麦穗,心里就大致有数了。

沉甸甸的分量不会骗人。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种了几十年的地,没有种过这么好的麦子!”

“这就是那堆肥得来的肥料吗,我回头也堆两个试一试。”

“快快快,那边有块地可以收割了,我们快去看看!”

收割的人手不多,慢吞吞的,有些人还自带家伙下地帮忙了,然后又帮忙打麦穗、晾晒,过秤的时候,围了一堆人。

“这刚好一亩地,居然收了二百零一斤!”

“我家也有上等地,一家人常蹲地头精心伺候,也才收了一百四十二斤麦子!”

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定丰侯肯定是天上的星宿,得了紫薇大帝的命令下凡来帮我们来了,吾皇英明神武,就是那紫薇大帝的化身!”

“据说定丰侯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才得到的种子,她女儿还嫁入了皇家,都不曾懈怠!”

“据说她研究的堆肥方法里正都带人去学了,要推广开让大家都学,说是对很多作物都有效!”

“女子也未必不如男,看看定丰侯,古往今来,能凭借自己封侯的有几个?”

“据说定丰侯十分聪慧,喜爱读书,擅长养花弄草,我女儿也十分聪慧,不知道定丰侯收不收弟子……”

听着这些夸奖的话,王二太太胸口更闷了,她也不是没有见过那云氏,哪有这些人说的那么神奇?

她就不信了,这些人种了良种小麦都会增产,到那时候,现在夸的人有多少,骂她的人就会有多少,或许还会被以欺君之罪的罪名打入大牢也说不定,她先等着!


  (https://www.bsl88.cc/xs/839736/694010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