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清穿之咸鱼良妾 > 第29章 她应该听话才对

第29章 她应该听话才对


云舒瑶愣了一下,  然后看着梅姨娘那期盼的眼神,突然笑了。

“这个玩笑真好笑,梅姐姐,  你是特意来跟我找乐子的吧,  不然怎么会说这么好笑的事儿呢。”

云舒瑶越说,越是笑。

那态度,  显然没有把这事当真,或者说她知道梅姨娘是当真的,但是在她看来,就是个不合时宜的“笑话。”

梅姨娘来提起亲事,是想要做媒。

而她要做媒的对象是云舒瑶的小弟云晏。

他今年十八岁了,  打算今年和他哥一起参加秋闱,  本来这个年纪应当已经成亲,再不济也该定亲了,但他想要先专心科举,无心成家,云舒瑶也说过不少遍,  推荐晚婚,  定亲早点没事。

长弟云衡就是前年才成的婚,  那时候他也是十八岁了。

所以云晏说要晚一些再考虑亲事,  云庆梁也没有反对。

毕竟是男孩,他这年纪也不算太大。

要是他真的能够考中了,  以他这个年纪可以说是少年英才,  去提亲也更好看。

但也最迟也就是今年了,  不管有没有考中,  云庆梁都打算给小儿子定亲了,  他已经有看好的人家,  彼此也有了默契,是他任职隔壁县县令的女儿,而云庆梁只是县丞,要是小儿子考中了举人的话,去提亲就没有什么高攀的说法了。

这件事情云庆梁也跟云舒瑶提过。

那位是县令家原配所出,吃亏就吃亏在之前定过一门亲事,后来因为男方品行不端退亲了,但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世道对女孩子总是更严苛一些。

宋氏是在去庙里上香的时候认识的,双方相谈甚欢,后来知道那姑娘退了婚,才起了心思。

云舒瑶的长弟媳妇是他夫子的女儿,对方也是举人出身,不过对方无心仕途,考取功名后就在长明书院做夫子。

云庆梁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和商户人家结亲。

确实有些官宦人家会给子弟聘娶商户人家的女儿,往往这都是有原因的。

不是所有官宦人家都是手头宽裕的,还有很多人家只有一个名头好听。

而商户女带着大笔嫁妆嫁进来,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就算是这样,为了不被人取笑,大部分和商户结为亲家的,也是庶出子。

要是嫡出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前面已经有了出息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个没有多大出息的,就用来联姻。

云家是不大富裕,却也不差,而且因为是穷日子过出来的,也不觉得现在的日子哪里不够好。

所以云庆梁在给儿子相看的时候,都是奔着前程去的。

他的两个儿子都有读书的天赋,他们日后是要走仕途的,那么一个能互相帮助的姻亲就十分重要。

更别说,梅姨娘提出来的这个妹妹,她还是庶出。

就算梅姨娘说在她母亲的名下,是嫡出妹妹,但云舒瑶又不是傻子,她知道她嫡母生了多少个孩子。

就算记在嫡母名下,假的也成不了真。

她自己就是庶出,难道不知道嫡庶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就她说的嫁妆丰厚,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县丞的嫡次子配商家的庶出女?

没有什么原因,谁会这么结亲?

她们两个的弟妹要是成为了一对,让贾敏怎么想?

手底下两个有子嗣的妾联合起来了,这是打算要做什么?

就算是再好脾气的主母,面对这种妾侍联合起来的情况都要警惕。

所以笑够了之后,云舒瑶直接就拒绝了:“梅姐姐,这个玩笑不好笑,我们都是兴台府出身,不说知根知底也差不多了,这门亲事不合适,姐姐以后不要再提起了,我弟弟的婚事本也不是我做主的,有我爹娘操心,我啊,只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足够了,梅姐姐,想必你那边也是这样才对。”

被她这么直接拒绝,梅姨娘的脸色很难看,那张脸上青了白,白了青,嘴巴紧紧的抿着,像是在压抑着自己的怒火,还有……一丝悔意。

其实梅姨娘本来应该要提起的亲事不是她那个庶出妹妹和云姨娘的弟弟,是她临时改了主意。

梅家的大本营在兴台府,现在在那里的是她的嫡出长兄,而她爹还有她姨娘,以及她亲弟弟现在也在广州,借着老爷这股东风,把生意做到了这,赚了不少钱。

今天她之所以会来找云姨娘,就是她把贾敏怀孕的事告诉了她姨娘,她姨娘给出了个主意。

她是来说亲的,但要说的亲事是她的嫡出六妹和云姨娘的堂兄。

她的六妹已经守寡一年多了。

当初嫁给了一个举人家的儿子,只可惜对方是个命薄的,嫁过去没多久就病逝了,她那妹妹膝下也没有任何子女,就回了娘家,正在找别的合适的人家。

而云姨娘那个堂兄,现在是秀才功名,他的原配也是因为生病没了,父亲看好他的将来,认为他日后能考中举人的可能性很大,要是嫁过去,日后再找找关系,花点钱,六妹妹也能成为官太太。

这样她们就是亲戚了,日后在林家也能守望互助。

哪怕是梅姨娘不想承认,她也知道云姨娘跟她是不一样的。

虽然一开始她们两个一前一后进门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随着对方生下了林府唯一的一个男丁,而且云姨娘的父亲又补了官之后,她的地位就十分稳固了。

比她要高上一大截。

经过姨娘的仔细分析,梅姨娘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云氏看着不声不响的,却是个有成算的,很会讨好人。

她从来不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不会让老爷怎么去扶持她娘家,她平时提出的要求也就是折腾一些吃吃喝喝的玩意儿,对贾敏,从始至终一直是规规矩矩的,不管她的儿子有多受老太太他们重视,她就没有张狂过。

这是个很能忍的“狠人”。

她“守本分”,但梅姨娘不信真的有这样守本分的人,只能说她压抑住了,摆出一副假面孔来面对大家。

别人却被她骗了,对她也很宽松。

确实,她们都是兴台府的,不说知根知底也差不多了,梅姨娘可太知道云家是什么根底了,在她进门之前,云家全家上下能凑出一千两银子吗?

说一千两都是高估了,该说五百两才对。

但现在,瞧瞧云氏身上的穿戴,瞧瞧屋子里的摆件,这些不是老爷他们送的,还能是她自己赚的?

还有,贾敏看似对她们不刁难,何尝不是因为云氏这以退为进的态度,让老太太和老爷都看着,让贾敏没有刁难的余地呢?

云氏看似不争不抢,实际上里子已经得到手了。

所以姨娘说要和她交好。

在贾敏怀孕的情况下,天然站在对立面的她和云氏是一个立场的,她要缓和和云氏的关系。

但现在……看着云氏,梅姨娘有些后悔了。

她应该听姨娘的话才对。

她那六妹是嫡出,嫁妆绝对丰厚,云氏那堂兄家里的条件可不怎么好,而且也是续娶,答应的可能性很高。

现在被云氏这么一拒绝,她哪里还有脸来继续说第二门亲事?

梅姨娘甩袖离开了。

云舒瑶坐在那里,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想着刚刚梅姨娘脸上丰富的表情。

她没有看错,那是后悔。

她后悔自己说的话。

也就是说她提亲是冲动下做出来的?

那她本来想说什么?

梅姨娘突如其来的来找她说这件事情确实很有她的个人风格,但好端端的,她是怎么会想到这方面?

应该是有人指点过了。

是伍嬷嬷?

不可能。

她不会提出这可能会引起林府内院失衡的主意。

那就只有她娘家了。

云舒瑶呵呵了一声。

倒是打的好算盘,想让她和梅姨娘站在一条线上,应对贾敏可能会有的打压庶出的想法?或者说是看着梅姨娘不让她冲动做了什么吧?

不管是哪个目的,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就算吃饱了撑的,做做运动消消食就好了,干嘛给自己找个大麻烦。

*

很快高氏就收到了女儿满是心虚的回信,看着这封信,高氏头疼的揉了揉眉心。

她知道女儿是想要和云姨娘的关系绑得更紧一些才会把亲事的人选换了,但这种情况下绑得太紧,那只会坏事。

云氏大伯家就刚好。

他们两家早就分家了,而且她大伯连秀才都不是,她堂兄也只是个秀才,快三十了还没有考上举人,指不定一辈子都是秀才,要说起来梅家嫡出的女儿嫁给他,对方还高攀了。

结果女儿却临时改了说法,把庶女说到云氏那年少就已经是秀才,举人有望的亲弟弟身上,这就不一样了。

高氏叹了一口气,现在只能让女儿闭紧嘴巴,这件事情不能传出去了,好在女儿还知道这事要避着人,说话的时候除了她们两个没有其他人,想必云姨娘那个聪明人也不会主动把这事到处说的。

想到现在已经怀孕的贾敏,高氏的眉头皱了皱。

女儿还是要有自己的儿子才行,只是可惜,两枚药丸都已经用完了,这么多年女儿都没有再怀上,她想要再得到一枚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想到这,高姨娘不得不叹了一口气。

如果能够自然怀上,那是最好的,但是现在看来,她应该把重点放到药丸身上了,难是难,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高氏写了一封信给女儿,梅姨娘收到了信之后,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就跟被霜打了的茄子似的,无精打采了起来。

她一直没有怀上,问题也不全在她身上啊,老爷来她这里是最少的。

如果不是还有瑛玉,还会更少。

老爷不愿意来,她能怎么办?

强拉着老爷来吗?

安分?

她现在还不够安分吗。

她什么都没做,够安分了。

被姨娘好一顿排揎,梅姨娘在自己院子里不出去了,伍嬷嬷看的十分欣慰。

她不作妖了。

虽然不知道她是怎么想通的,但想通了就行。

*

钱嬷嬷因为她的奶娘身份,有感情底子在那里,虽然贾敏没有再给她权利让她回到身边做事,但钱嬷嬷偶尔进府里来关心她的现状,和她说说话,贾敏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自从她怀孕后,钱嬷嬷来的更勤了。

钱嬷嬷没有提过回来,每次进府都跟太太说当初怀孕生子的事,还有当初奶她的时候发生过的趣事。

这些让贾敏听的津津有味,她也要成为母亲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她对钱嬷嬷的态度更松软了些。

但有前车之鉴,贾敏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

钱嬷嬷年纪大了,该享享儿孙福了。

钱嬷嬷试探过后,失望,却也不曾懈怠,她是不进府里做事了,但她还有儿孙,得要为了儿孙考虑。

现在太太有喜了,日后小少爷小小姐身边的人手可不得要信得过的人手伺候?

她家里的人手多着呢。

贾敏也不是不知道。

但这样的情况看的太多了。

到了年纪退下去的人说是享儿孙福,但不为了儿孙考虑的也不多。

只要有好的,她也不会不用。

只是她看重的人选是有限的。

荣国府浩浩荡荡来了两个有丰富带孩子经验的年轻嬷嬷,受到了四姑奶奶的重视和欢迎,被倚重之余,她们发现了四姑奶奶身边的重重问题。

首先,就是姑奶奶这个荣养的奶娘了,她已经出府了,还时不时进来反驳她们的说法和做法不对,跟她们唱反调,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是姑奶奶怀孕了,身边伺候的却是丫鬟,妾侍庶子女居然不在主母身边服侍尽孝!而且那些庶出的种子能有什么好的,居然有这般好的待遇?

第三个,也是最让她们紧张的,老太太居然趁着姑奶奶怀孕,收走了她的中馈之权!

这怎么能行?!


  (https://www.bsl88.cc/xs/839736/694021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