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正德日不落 > 第186章,不仅仅是修路,还要减少对江南…

第186章,不仅仅是修路,还要减少对江南…


  “每年投资三百万两银子,总共花费十年的时间,这总共投资就有三千万两银子了!”

  “果然啊,传闻太子去年一年赚了上千万两银子,这肯定是真的了。”

  “这琉璃厂、钢铁厂、机械厂都非常赚钱。”

  “太子殿下可真有钱!”

  听到朱厚照的话,众人都震惊了。

  朱厚照太大气了,每年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出来修这个公路,连续十年,就为了打通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要知道现在大明国库一年的税银都还不到三百万两银子!

  “殿下为国为民,一片赤子之心实在是让臣佩服万分!”

  李东阳站出来拍马屁了,不得不佩服,太子虽然年幼,但是真的在为这个国家做实事、做好事,看似不务正业,没有好好进学,但所做的事情都在为大明。

  “李公过奖了!”

  “我只是有感于我大明交通不便,货运不畅,我大明百姓饥荒之时饿殍满地,易子而食,实在是不忍心。”

  “我时常告诉自己,自己是大明的太子,要时刻牢记为大明做好事,我大明的百姓做实事,真正的为我们华夏子孙做一些事情。”

  “我现在人还小,能力小,也就只能够拿出一些钱来修修路、建桥什么的,尽自己力所能及来做一些实事。”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嗯,人设还是要立起来的,尤其是身为太子,无论如何都是要始终站在为国为民的制高点上,要给自己标榜上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百姓的标签。

  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时候,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太子为国为民,实乃我大明之福、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啊!”

  刘健也是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很是欣慰的说道。

  “殿下为国为民之心,臣等钦佩万分!”

  马文升、侣钟、谢迁也是跟着说道。

  “哈哈,诸位过奖了,过奖了!”

  “我去年不是办了一些产业,赚了一些银子嘛,总是有朝臣攻讦我,说我这个太子啊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不好好进学,总是行商贾之事,与民争利什么的。”

  “银子我是赚了一些,但这银子就跟朝廷的税收一样,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我就想着来做一些有利于大明和大明百姓的事情。”

  “诸位都是父皇的肱骨大臣,国家的柱石,又都是千古贤臣,我也正好向大家请教一下,大家一起讨论下这个水泥公路能不能修。”

  朱厚照笑着回道,也是给这几个朝中的大佬戴高帽子。

  “殿下过奖了,过奖了!”

  听到朱厚照的话,几个大臣都纷纷一笑,摸摸自己的胡子。

  眼前的太子虽然说没有按照他们文官集团的要求老老实实在东宫接受文官集团的洗脑,但是,这为国为民、尊师重道还是表现出来了,从他的身上能够看到千古一帝的影子。

  连弘治皇帝也是很欣慰的直点头,心里面不断的感叹,自己比起朱厚照来差的太远了。

  “父皇!”

  “诸公!”

  “我这样想的,钱呢由我这边来出,朝廷这边呢委派工部的官员来监督施工,修路需要的用工都是以雇佣的形式,按照每天30文外加包三顿饭。”

  朱厚照开始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殿下,这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沿途地区的百姓也是有好处的,以我看啊,这沿途地区各地也应该要出力,用徭役的形式征调青壮参与修路。”

  “这样也可以减少殿下的开支,同时加快修路的速度。”

  刘健想了想说道。

  “嗯,刘公所言有理!”

  “沿途地区应该也要出力,道路修到哪里,不管是田地、还是山林都要无偿的让出来,各地应组织青壮准备沙石,共同出力修筑公路,同时维护和管理公路。”

  李东阳也是跟着表示赞同。

  “是啊,这路是天下人的路,修路也不能只让殿下一个人出钱的。”

  “这道路如果可以完成的话,那就了不得了,从京城到广州,那是真正的贯通南北了,这需要的水泥都不知道要多少呢。”

  户部尚书侣钟也是跟着说道,他的脑海中都在快速的计算起来,计算着修这样一条道路需要多少的水泥了。

  听到侣钟的话,大家的眼睛顿时就微微一亮。

  各自麾下可都是有水泥厂的,修这样的一条水泥马路,这意味着大家麾下的水泥厂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用为销路发愁了。

  “殿下这修水泥公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这线路是否要改一改啊?”

  谢迁看看朱厚照规划出来的线路,想了想说道:“自古以来江南都是税赋重地,同时也是我大明的粮食重地,我京城的粮食几乎都是来自江南。”

  “这条水泥公路走南直隶、河南、湖广、江西到广东,都没有经过南直隶,这可不利于江南地区和京城的联系。”

  听到谢迁的话,众人顿时就思索起来,然后微微点头表示了赞同。

  “谢公!”

  “我是这样想的,这江南地区有京杭大运河沟通,漕运可以依靠运河运输,已经极为不错了!”

  “而中部地区却是没有像京杭大运河这样的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以至于湖广、江西同样也是鱼米之乡,但这两地的粮食却是很难运输到北方地区来。”

  “这样规划线路的话,不仅仅可以将湖广、江西的粮食运输到北方地区来,减轻对江南地区的依赖,也可以带动湖广、和江西地区的发展,真正的将湖广和江西发展成为媲美江南的鱼米之乡。”

  朱厚照看看谢迁,果然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

  这遇到修路的时候,总是会优先想着自己家乡。

  江南地区都已经足够的富了,有京杭大运河的存在,江南地区的粮食、货物才可以源源不断运往北方。

  也正因此才慢慢的让江南地区的盐商、粮商、徽商、布商等等能够发展起来。

  在交通极其不便的古代,一条运河可以直接让沿岸地区受益无穷,没有这条运河,江南即便是富裕也不可能说诞生出徽商、盐商、粮商等等一大群大明最富有的人。

  从湖广地区运100斤粮食到京城去,可能最后只能剩下三十斤,并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但是从江南地区走运河运粮到京城去,不仅仅损耗可以大大地降低,而且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船运的效率远比一般的运输方式要高效的多。

  这才是江南地区徽商、粮商、盐商之类的可以崛起的原因,没有这条运河,即便是富饶也很难大规模的将粮食、布匹、盐巴等等运输到各地去。

  就像天府之国的四川,四川也是非常的富饶,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非常的多,但自古以来四川的粮食都出不了川。

  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不便的交通严重的阻碍了四川的发展,限制了四川对外的交流,纵然是有大量富余的粮食、布匹、盐巴等等也是运不出去的。

  后世讲的要想富先修路,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自己为什么要规划这样的一条水泥道路出来,还不是为了减少大明对江南地区的依赖,只要大明对江南地区的粮食、布匹、盐巴等等还有依赖,江南地区各种各样的商人就可以一直兴盛下去。

  这修路可不仅仅只是修路如此的简单,还要综合考虑各方,平衡各方。

  “殿下所言有理!”

  “我大明的税赋和粮食确实是太过于依赖江南地区了,这样的线路规划可以带动河南、湖广和江西的发展,让这些地区的粮食和税赋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到北方来。”

  “这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身为河南人的刘健当然是要支持了,必须要支持啊。

  不能什么好事都让江南地区的人给占了吧,有运河还不够,还要将这个公路都给抢走吗?

  “太子殿下和刘公所言甚是!”

  “这条公路如果可以修通的话,到时候以此公路为大动脉,再修通其它的道路连接过来,还可以沟通陕西、山西、川渝、广西和福建!”

  “从而带动我们整个大明各地的发展,加强我大明对各地的控制和管理,而不是仅仅只限于江南,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对江南地区的依赖。”

  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当然也是要支持这水泥公路走自己家乡过了,再这种事情上,完全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去为自己家乡争取的。

  不仅仅不会有人说你,反而大家都会夸赞你,因为你这是在为自己的家乡所话,一旦真正可以实现,家乡所有人都要念你的好。

  谢迁听着他们的话,脸色顿时就难看起来,这条水泥公路一旦修通的话,那江南的地位就会大大降低了。

  别的不说,以后粮商就不仅仅只是江南的粮食了,这湖广、江西的粮食产量也是很多,在加上可以辐射的地区,恐怕以后朝廷对江南的依赖会大大降低。

  可是偏偏他又没办法站出来反对什么,因为大明确实是需要平衡下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和依赖。


  (https://www.bsl88.cc/xs/872391/11025389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