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县长秘书 > 第156章 贫改综合规划

第156章 贫改综合规划


陈健问道:“老人生病,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曹石锁点点头:“小病小灾,能扛就扛过去了,我们也不想给国家添负担。

遇上大病,我们付不起、也能申请救济。

可是陈主任,我说句实在话,这样不是长久之计。

县里要是能给我们想个法子,让我们有活干,能赚钱,我们大家才有心气!”

乔立民说道:“老曹,我们乡里也困难啊。

不要说你们贫困村,就是不贫困的村子,就业也是个大问题啊!

现在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不少,1部分出去开发区干活了,也算有了着落。

那些有家里需要照顾、没法长期出去干活的人,现在也有就业的问题啊~”

陈健默默点头。

很多事情,必须亲自来到1线,才会看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声音。

才能结合具体的问题,去做改善的方案!

解决就业的唯1途径,就是创造就业岗位。

彻底消除贫困村的办法,就是把他们迁移到平原地带,重新建立新的社区!

在交通方便、土地便于耕种的地区,让村民有了致富的能力,才能彻底消除贫困。

给他们出路,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有活可干,有钱可拿,才是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

这里面,涉及到很复杂的操作。

俗话说,故土难离。

要真正让大家看到条件的改善,确认新的生活区比老生活区优势明显,才能打动他们,下山开始新生活!

而建立居民新村,本身也是1件需要巨大投入的工程。

好在现在泽水县通过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筹到了足够的资金。

否则,以县财政之前的实力,想要做到彻底消除贫困,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在陈健心里,已经形成了以建立居民新村为契机,通过政府投入、搞活本地经济的思路。

但是,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还要做到足够的产业引导。

现在开发区建设蒸蒸日上。

要根据开发区的需求,在东葛乡建立下游产业链上的基本环节。

把那些不需要太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分散到泽水县不发达的乡镇。

要以先进带动后进,释放出下游生产力,让泽水县的扶贫工作,也做成示范项目!

听完大家的介绍,陈健带着乔立民和曹石锁几个,在村里走访了几家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情形并不触目惊心,但是也让陈健心里沉甸甸的。

他真切意识到,现在基层遭遇到的困境,已经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

基层的乡政府,村委会,没有这样高的站位。

所以还是需要县府出面,为他们统筹安排。

没有顶层设计,下面的人有做好工作的意愿,但是没有实施的办法!

看完转山坳,又走访了另外两个更偏远的贫困村。

直到下午4点,1行人才再次回到东葛乡政府。

乔立民小心问道:“陈主任,你有没有什么高级的设计,帮我们东葛乡把工作提上去?”

陈健笑道:“我也不是神仙,需要在调查研究之后,提出方案、然后跟县府领导共同商议,提出解决办法。

今天我来到你们东葛乡,看到了你们工作的成绩,也看到了你们的困境。

遇到的这些问题,不是你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需要县府统筹安排。

但是你们乡政府1班人,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要拿出十2分的决心。

1旦县府拿出解决方案,你们就要踏实去执行,把乡里的工作真正搞上去!”

乔立民脸上,露出1丝喜色。

他向陈健保证说道:“陈主任,县里其他乡镇都在大干快上,我们看了心里也着急啊!

开发区就不说了,我们只能仰望。

我们真诚希望陈主任给我们找出发展之路,让我们带着群众致富。

不要说劳累麻烦,只要有希望,我们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也没有怨言!”

接下来的几天,陈健跑遍了全县十7个贫困村,拿到了第1手的材料。

他又调取民政资料,走访了很多残障人士。

跟贫困村的境遇,基本相同。

泽水县1千多登记在册的残障人士,他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县府和家庭的照顾,生存不是问题。

可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也不想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活下去。

就像1颗小小的蜡烛,哪怕能够发出1丝丝的光和热,他们也觉得自己有价值!

汇总这些日子的调研材料,结合泽水县和开发区的发展情况。

陈健绞尽脑汁,编织出1份扶贫扶弱,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困境的方案!

在方案里,总共分为两个大项目。

1个项目,就是贫困村整体迁移计划。

要按照就近原则,在贫困村所属乡镇较发达地区,选择合适的地块、选址建立新村。

要解决贫困村村民的耕地问题。

要按照原有的耕地标准,结合各家各户的意愿,分配适合各户使用的耕地。

建设新村的资金,由县财政统1拨付。

要保证新村的水电气供应,保证村民的正常生活。

分配的土地,以荒地为基础,进行熟化操作,保证耕地适合于耕种。

从新村建设到土地准备,都要充分发挥本地乡镇的积极性,为本地区创造1定的工作岗位。

要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要让县府投资的每1分钱,都真正传达到贫困村、贫困户身上。

贫困村迁移之后的旧村,保证3年不拆除。

对村民原有的坟墓、祠堂等等,要尽可能保留,满足村民的祭祀和纪念需求。

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在新村的建设中,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要有对应的文化和锻炼场地,有锻炼器材。

要有村民公共活动的场地,要给村委会建立单独的办公地点。

要从根本上满足村落聚居的需求,不给村民留下遗憾!

另1个项目,就是开发区下游产业向偏远、贫困乡镇的转移。

要给缺乏增长动力的乡镇,合理分配相关的产业链环节,让他们能够在本地,就能创造1定的价值。

要充分扶持本地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乡镇根据本地特征,建立相关产业的需求。

要在技术上、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让所有的乡镇、都跟得上全县大发展的脚步!


  (https://www.bsl88.cc/xs/2554837/1111097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