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县长秘书 > 第155章 贫困村的现状

第155章 贫困村的现状


包括全县的1千多名残障人士,也是扶持的重中之重。

之前的扶贫,只是设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家庭、社会相结合,让残障人士吃得饱、穿得暖。

可是,怎么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让他们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需要解决的1大难题。

残障人士和贫困村,是两大扶贫的重点。

要找出1条新的扶贫之路,让泽水县的扶贫工作,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仔细研究分布全县的十7个贫困村,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产生活特征,陈健已经有了1个模糊的想法。

但是,要想制定出精准扶贫的政策,还是要亲临现场,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位于县城东北方向的东葛乡,是半山区、半平原的地貌。

东葛乡有3分之2的群众,生活在山区中。

位于山区深处的3个最偏远的村落,就是陈健要探访的3个贫困村。

这天1早,陈健就驱车来到了东葛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脉脚下的1个繁华小镇。

车子驶入乡政府停车场,东葛乡乡长乔立民,已经带着几个手下,从办公楼里出来,迎到了停车场。

陈健和大家亲切握手,1起来到乡政府小会议室。

在桌边坐下,陈健说道:“乔乡长,我这次过来、是要调研1下我们东葛乡下属3个贫困村。

这方面相关的情况,请你给我介绍1下。”

昨天打电话,陈健已经告知了自己的来意。

乔立民已经连夜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始向陈健汇报东葛乡的具体情况。

东葛乡,工业发展薄弱,没有叫得响名头的企业和工厂。

有数几个在盈利的企业,就是位于山脉尾端的几个采石场。

借着开发区建设的东风,借着高铁建设的机遇,采石场通过向开发区提供石料,盈利水平大大增加。

乡政府马上抓住这个机遇,在原来的采石场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又开发了3个新的采石点,现在也已经开始盈利。

另外,开发区建设的用工需求,也带动了大批本乡农民的就业。

农业合作方面,东葛乡在平原地区的几个自然村,建立了高科技生态农业试点。

他们从孟岭乡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拿到了树苗和种子,正在进行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

1切都在向好发展。

但是因为原先就薄弱的生产体系。

让东葛乡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全县经济大发展的步伐。

东葛乡政府1班人,也在寻求发展机遇,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是因为没有项目对接,发展已经成为东葛乡政府1班人最大的难题!

乔立民说道:“我们东葛乡政府,也在设法破解发展难题,想要带着全体群众致富奔小康。

只是我们的水平有限,基础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天陈主任来了,真是太好了。

我们希望陈主任能在我们这里好好考察调研,为我们提供1条致富的新路!”

陈健笑道:“我们1起努力吧,1起来寻找东葛乡的致富密码。

不过在此之前,你乔乡长要陪我去1趟山区里的3个贫困村,我想了解1下那里的具体情况。”

乔立民说道:“没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准备。

我也跟那3个村子的村长通了电话,让他们今天不要离开村子,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考察调研。”

开完简短的汇报会,陈健、乔立民,两个副乡长1起出来,陪同陈健去贫困村考察。

两辆车子,1前1后穿过通往山区的公路,驶向大山深处。

公路两边,或远或近分散着几个自然村。

随着道路向山区深入,这些村子的面貌,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越深入山区,村子显得陈旧凌乱,也缺乏必要的规划。

村子周围,0散的农田地块,参差不齐。

都是依据山势人工开发出来的熟地,地块狭窄、不具备机械化种植收割的条件。

来到公路尽头,两辆车子在路边停下。

乔立民下车,递给陈健1根棍子:“道路只能修到这里了,再向前地势陡峭,不具备修路条件。

不过还有经过平整的简易山路可以进村,之前封闭无路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基本改善。”

4人结伴而行,沿着曲折的山路1路向上。

路不好走,山坡陡峭。

几公里的路程,居然走了1个多小时。

终于,转过1个山坳,乔立民指着前面的1片房舍说道:“这里是转山坳,是我们今天要拜访的3个贫困村之1。

其他两个贫困村,还要再向山里走几公里!”

转山坳,住着1百多户人家,房舍还是以土坯和石块为主,上面搭盖稻草瓦片。

虽然还是古老的村落分布,但是已经有了很多跟外界接轨的新事物。

在村子1侧的山坡上,有信号塔,有电视接收‘大锅’,很多人家在院子晾晒的衣物,也都是现在流行的款式。

刚刚走进村口,1个5十多岁的汉子,已经快步迎上来,跟陈健热情握手。

他就是转山坳的村长,曹石锁。

大家寒暄完毕,曹石锁带着大家走进村子,来到1个没有院墙的大院子,请大家到屋里坐下。

这里就是曹石锁的家,同时也兼任村公所的办公地址。

村里有什么事情,他招呼1声,大家就会聚到他的院子里,1起商量办事。

大家在1张方桌旁边坐下,曹石锁从柜子里拿出1套玻璃杯,给大家倒上热水。

陈健问道:“曹村长,我们这里吃水方便吗?”

曹石锁点头:“原先我们的用水,都是到山上的1个水潭里取水,有时候干旱,水潭干涸,吃水就有困难。

后来县里派来机井队,给我们打出了1口深井。

现在我们村民的饮水,包括牲口的饮水,都没有问题!”

陈健问道:“村里的收入来源怎么样?村民生活有没有困难?”

曹石锁说道:“说老实话,我们也是感觉很惭愧。

我们有手有脚,可是每年还要吃国家的救济。我们也想挺起脊梁做人,我们也想自己养活自己。”

“可是现实条件在这里摆着,我们没有生财之道,没有致富的法子!

现在国家每年给我们补贴,给我们买保险,给我们救济粮,逢年过节还有各种过节用品。

我们手里没有什么余钱,可是生活都能过得去!”


  (https://www.bsl88.cc/xs/2554837/1111097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